美麗的誤會 - 吳靄儀

美麗的誤會 - 吳靄儀

李鵬飛親自剪報傳送立法會議員,叫人注意他強烈不滿「問責制」推行之後,公務員仍得扮演到立法會幫忙解釋、推銷政策的角色。飛哥認為,本來「問責制」的好處就是保障公務員的政治中立,推銷政策等由政治任命的部長去擔當;如果仍落在公務員身上,那麼「問責制」有甚麼意義?
對「問責制」的美麗誤會繁多,豈獨飛哥一人?孫明揚、王永平兩局長那日回應提問,清楚直接表明,政治任命的問責高官無權「炒」常務秘書長或其他公務員,來自商界的議員登時強烈不滿:不能操生殺大權,當政治任命部長有何意義?做慣老闆的人,以老闆夥計關係看特首及部長與公務員之間的關係,當然不能容忍有炒不掉的夥計;還要嚴格規定做完部長之後須「過冷河」一年,方能重操故業,更屬不合理要求,做慣老闆的人哪會肯當部長?
黃宏發議員一早表明支持「問責制」,並認為民主派議員不應反對或阻延,忽然發現將來的公務員局長要政治任命的問責官員擔任,而不是英制之下公務員身份的CabinetSecretary任「公務員之首」;幾番有意深入討論,發現原來開會不是討論,只是官員議員間的問答遊戲,於是也強烈不滿,警告政府他無法支持。
本人的誤會較為次要。本人一直以為孫公是本人的後輩,但發兄不住強調孫公與他是同期同學;黃某在港大高我兩班,這一來,我豈非倒矮了孫公半截?當然也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