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創業無疑開食肆最穩陣,皆因中國人最鍾意食。不過,開食肆除咗店舖要人流夠多之外,投資金額當然愈少愈好,不但租金要合理,裝修、人工、爐具成本亦要輕,而且最好自己亦係做食肆出身,唔怕被廚房夥計翹起。已有26年做廚房經驗嘅陳先生,就憑26萬人民幣喺深圳東門步行街開咗間「百味亭」;雖然創業只得3個月依然未回本,但勝在投資額唔算多,他自信來年會有可觀嘅盈利。
記者:梁煒健
攝影:黃子偉
40歲嘅陳先生由14歲入行開始,一直喺香港當廚師;擁有26年中菜經驗的他早已係師傅級人馬,開食肆自然駕輕就熟。但點解要揀深圳創業?
「無他,香港經濟環境愈嚟愈差,差不多每個月都有大型食肆關門,而港人亦習以為常北上消費,尤其喜歡品嘗又平又正嘅食物。於是上年年尾,我就決定喺羅湖東門步行街鴻展廣場一樓,投資26萬人民幣開咗間『百味亭』。」
去年年尾,由於有朋友向陳師傅介紹,東門有吉舖出租,1,400呎舖位只需2萬1千蚊人民幣,就算點計都咁抵。雖然間舖喺廣場嘅巷尾,但由於整層店舖已全部租出,有大型PizzaHut撐腰旺場外,同期又有兩間由港人開辦嘅食肆加入,東門太陽廣場又喺對面,有咁好嘅營商環境,陳師傅自然對呢盤生意有信心。
由於陳師傅曾經在台灣做過6年廚師,所以處理台灣小吃自然有一手,做台灣菜固然駕輕就熟。「喺深圳搵台灣菜師傅亦容易啲呢!而𠵱家我哋五位廚師均為四川人,所以順理成章『百味亭』亦做埋四川菜。唔知係唔係我哋廚師嘅關係,以及喺深圳嘅四川人較多,所以為咗迎合呢班顧客,我哋嘅台灣食物都會帶點辣味。」
由於陳師傅仍居住香港,為咗要親力親為打點店內生意,不惜每日費時來往深港兩地;中午上深圳,晚上關閘前返港。「淨係呢啲車資已經用咗港幣二千幾蚊,重未計平時上嚟吃喝玩樂嘅費用;使費雖然係勁啲,但都係親自上嚟昅實盤生意好啲!」
「百味亭」於一月份開業,雖然春節帶來可觀嘅收入,但畢竟三、四月份均為飲食界淡季(不論香港及深圳),所以平均每月盈利只得?4,500,亦不足為奇。「喺呢段困難嘅日子裏面,我哋惟有節省開支,例如水電就盡量節約。嚟緊嘅7、8月份,由於係暑假關係,上來深圳玩嘅港客特別多,生意自然會有轉機,希望到時生意可以做到理想嘅目標啦。」
做服務性行業,員工有禮絕對係重要嘅一環,正如一般內地食肆一樣,未正式開張之前,被聘請嘅侍應均需接受培訓。「雖然員工有收入,但我哋一樣包食包住。而主要係教基本嘅服務禮貌,例如上菜及招呼客人等基本態度。至於廚師因各人已有多年經驗,大廚甚至有10年資歷,所以一般唔需要培訓,只要佢哋熟讀每樣菜式嘅配料單就OK。」至於薪金方面,內地一名廚房嘅月薪約?1,000,侍應則?800左右。
由於係小本經營,所以投資金額有限;陳師傅幸得朋友介紹,搵到深圳當地大型裝修工程承辦商商討。由於呢類承辦商打價已比市場上嘅裝修公司平,若以香港同類型食肆比較,足足平咗40%;裝修及廚具雖然平,但品質優良。我舖頭內嘅枱枱櫈櫈,就係喺盛產家具嘅順德入貨,木枱入貨價為?120,而優質嘅木櫈,售價都只係?70一張咋!」
做食肆另一重要環節就係宣傳,由於業主為國內人,一般都不會替租客宣傳;即使陳師傅願意出錢,業主亦唔多願理。但幸好佢哋成功跟廣場一樓其他嘅食肆,一齊向業主申請,希望做招牌宣傳,結果喺集體嘅壓力下,業主終於勉強答允協助。除咗商場門外有掛板廣告,陳師傅亦搵專業食物造型公司做食物模型,擺放於店外兩邊作招徠;而且不惜工本搵攝影師拍食物硬照hardsell店內套餐,及聘請女侍應在食物廣場入口作生招牌。
雖然百味亭剛起步,但陳師傅自然有其拓展理想。若生意日趨穩定興旺,將會在羅湖區附近開多一間連鎖分店,皆因羅湖區人流始終較多,而最佳選舖位置,將會是日後嘅深圳地鐵站附近。由於地鐵站將於2005年才落成,陳師傅謂現時仍言之過早。
1﹒地方清潔舒適,廚房乾淨最重要。
2﹒食物不停改進及增加款式,必會增強市場競爭力。
3﹒事事親力親為,力不到不為財。
4﹒員工待人有禮,顧客自然唔會失。
百味亭開業本錢
投資日期:2002年1月
租金(約1,400呎連1月按金) ?42,000
裝修 ?150,000
人工(廚師5名、侍應7名) ?12,000
入貨 ?20,000
宿舍 ?2,500
雜項 ?20,000
流動資金 ?20,000
總投資額 ?266,500
平均每月營業額 ?60,000-?80,000
平均每月盈利 ?4,500
目標每月盈利 ?30,000
1﹒地址證明:找合適舖位後與業主簽訂租約,作為地址證明。注意在東門步行街地下不能開設食肆,小吃零食店除外
2﹒工商牌照:到羅湖區工商分局以個體戶形式申請工商牌照
3﹒稅務執照:稅務執照包括國稅和地稅,可往深圳稅務處辦理,約一星期便可
4﹒衞生牌照:需向羅湖區衞生檢疫站申請,費用約?200
5﹒消防牌照:開食肆最重要申請消防牌照,需在裝修前先出示圖則去報批,而申請處為羅湖消防中隊
聯絡我們
面對香港經濟不景,裁員不停,失業率持續上升,香港經濟逐步轉型,人人北望。「北上創業」版訪問一些香港人在內地成功創業的例子,如閣下是其中一分子,又願意將你的經驗跟讀者分享,請聯絡我們。來信請寄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副刊「北上創業」版收或傳真:27420542。請附聯絡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