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將貨就價得不償失

英之見:將貨就價得不償失

近幾年香港消費者文化完全是向錢看,各行各業都以割價作絕招來招攬客人,在這種環境下沒有幾個行業是有得做,當然業者希望捱過一輪淘汰戰後,可以重新提價追回早前的損失。收費不錯是平,可惜將貨就價下消費者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筆者印象中要打通服務熱線是絕無可能,取消服務相當困難,不幸用了自動轉帳更覺這種叫天不應的慘況。
筆者寧願有合理的顧客服務,也不要甚麼超筍優惠。如果以服務水平作為投資先決條件,不少大公司都不會在考慮之列,不妨試試在入市前先打公司的服務熱線。
《窮爸爸,富爸爸》風行一時,筆者印象最深不是財務自由的概念,而是作者提倡要善待專業人士,包括經紀。

影響投資成績
經紀業將和其他行業一樣進入鬥平的時代,十分可惜這樣投資者的權益可能受損,將貨就價的經紀服務絕對會影響投資者的成績。
內地雜誌掀起揭秘風氣,早前本港某周刊也質疑一間上市公司的國內業務,但香港證券行研究部反而欠缺財力去深入研究及調查。
效率不及大眾傳媒,是相當令人惋惜。筆者從事證券研究部日子也不算短,絕對明白中小型行研究部受制於經費的情況。不錯仍有經紀行願意養起一隊分析員,可惜散戶不似基金經理,沒有太大忠誠度可言。分析員所付出的血汗,被視作不值分毫,甲公司支付成本的成果,乙公司甚至銀行一句唔該便享受了,投資者如果只看收費去選經紀行,稍後還有幾間中型行有一隊認真的研究隊伍,是極大的疑問。
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