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民網絡預防家庭慘劇

建立全民網絡預防家庭慘劇

近年,自殺及家庭倫常慘劇不斷發生,如何制訂長遠策略來有效預防家庭倫常慘劇及自殺之風是刻不容緩的事。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家庭問題或倫常慘劇的發生,都並非單一原因。近幾年較常見的是:
(一)婚姻衝突、婚外情、分隔家庭、老夫少妻的問題
(二)經濟困境,包括貧窮欠債或失業
(三)長期病患及精神病患
(四)個人性格或行為問題,例如賭博、酗酒。此外,社會風氣趨向消極、家庭凝聚力下降、人際關係變得疏離卻又變得極具競爭或工具化、個人抗逆能力下降等,都是其中原因。

現有服務不足
但從宏觀角度來說,經濟一體化、資本功利主義所帶來的經濟轉型及知識型社會,在汰弱留強下,人愈變得孤立無援。
在種種複雜原因的煎熬下,稍為鑽牛角尖,再加上缺乏支援或聆聽者,便會採取毀滅性方法來面對危機。
因此,只要我們稍為認識造成家庭悲劇是由多種社會、家庭及個人因素交織而成,便會知道現時比較分散而又較多從個人及家庭出發的服務模式,對於有效預防家庭危機的發生,仍是力度不足;況且,預防倫常慘劇實在不應只是社會服務的責任,而應由不同層面、專業、工作崗位或職份共同分擔的責任。

要有效預防家庭倫常慘劇或自殺這個社會問題,較為全面的方法,是由政府成立一個跨界別的中央家庭問題政策策略研究和行動組,由第一層架構研究和分析,並制訂策略,而第二層是行動組,執行有關建議和建立網絡,共同推動預防性教育和活動。
在研究和制訂策略方面,包括就每一宗案件發生的可能原因,歸納一些關鍵性因素,再檢視現有可能導致這些問題發生的政策。
在有需要時訂立新政策和法例,以配合現時家庭所面對的問題,例如因為爭取撫養權而導致的慘劇便可從撫養令、探視令的安排而重新修訂有關法例。其餘應檢視的政策包括:涉及兒童及老人虐待行為的強制性舉報、施虐者的強迫輔導、涉及對負資產及信貸問題的紓困方法、對財務公司的監控、高昂的破產申請費、脫貧扶貧措施、爭取內地移民的審批權、人口老化,包括生命情感、抗逆能力,以及危機處理的元素在內的學校及公民教育等。
而行動組應該是一個有市民參與的小組,就如何加強現有預防工作,接觸高危社群、家庭和人士,以便盡早識辨危機的存在和發生,所以學校、司法部門、醫院、診所、立案法團、互委會、社區組織、僱主及勞工團體、教會、運輸組織、出版商、傳媒、商戶、房署等,都是行動組及日後建立網絡的成員和對象。

組成合作網絡
行動組可透過組成一個合作網絡,向社區推廣預防家庭危機的知識及技巧,重新宣揚重視婚姻、人倫關係、逆境自強與生命教育等。方法包括主辦大型宣傳活動、講座、展覽、義工服務等,再配合地區組織的服務和活動,以便發揮更大影響力。
筆者相信透過設立此一家庭問題策略研究和行動組,教育各階層人士明白,倫常慘劇是需要各方關注才可改善的社會問題,故必須要有策略地作出統籌,才不會耗費資源,影響力才會持久,真正達到援危轉機、成長共融,締造一個具有生命力而寬容的社會。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 郭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