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策劃幹事 施鵬翔
香港人最堅定不移的信仰是自由市場,可是,消費者真的有選擇自由嗎?舉個例,根據綠色和平最近委託亞太研究所做的民意調查,超過七成人不願買、不願吃基因改造食物,但是當我們駐足在超級市場的貨物架前面,我們怎知道那些食物是沒有基因改造成份?很可能,我們會買了一堆不想吃的基因改造食物回家。我們連吃甚麼的自由都不能保證,這不是對市場自由的最大諷刺嗎?
綠色和平在三年前曾做過一次同類型的民意調查,當時有過半人聽過「基因改造食物」這個名詞,而知道超級市場有基因改造食物出售的卻只得四分一。時至今日,大部份市民已經意識到基因改造食物的存在。我們在四月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接近九成的市民聽過基因改造食物,過半人知道超級市場有基因改造食物出售。
支持基因改造食物的意見認為,只要公眾對基因改造食物的認識增加,就不會再排斥這些食物了。可是,民意的趨勢與之相反:三年前,約六成市民表示不願選擇基因改造食物;現在這個數字增加到七成。這顯示消費者愈認識基因改造食物,就愈抗拒進食。事實上,有遠見的食品生產商已經停用基因改造的原料,因為他們很清楚市場的趨勢。
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物的抗拒差不多是全球共通的現象。在歐洲、日本和南韓,因為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物的抗拒,美國輸入的基因改造大豆數量連年下跌,反觀巴西出口的傳統大豆就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基因改造馬鈴薯、番茄及亞麻推出市場後,因為遭到各地消費者的抗拒,農民因此拒絕種植,最終令製造這些產品的公司差不多放棄市場推廣。此外,消費者的抗拒亦令基因改造蔗糖、稻米、小麥和甜菜等農作物被押後推出市場。
全球消費者的意向清楚不過。如果所有地方都要求基因改造食物必須加上標籤,可以預見基因改造食物很快就會在市場上消失。問題是,有些政府仍然不肯設立標籤法例。以香港為例,立法會在二○○○年以大比數通過要求政府設立標籤制度,但政府直至現在仍然沒有落實。於是,市民每次到超級市場購物時,就像被黑布蒙頭,買了甚麼都不知道。
對這種荒謬的現象,愈來愈多市民顯得難以忍受。近九成市民認為政府有需要設立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約三成人更認為有「迫切需要」。與三年前的民意調查相比,這些數字都有所增加,反映市民比以前更渴望知道哪些食物有基因改造成份。對一個以自由市場自我標榜的政府來說,設立標籤制度,還市民一個選擇權,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