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達醫生(DrWalterEckman)過去2個多星期皆以被告的身份出席法院聆訊。事緣一名27歲男子在1999年於戲院跌倒,被送往北密西西比醫療中心的急症室,當時當值的腦外科醫生華達曾為該名男子進行手術,可惜2日後該名男子因腦部嚴重受損而變成植物人,並於15個月後不治。華達醫生其後便捲入漫長的民事索償訴訟中,罪名是「醫療判斷失誤」。
一直以來,醫生與保險公司皆是民事索償律師狙擊的熱門對象。像華達醫生的個案,一旦敗訴,賠償金額一般高達500萬美元。其他索償案例,包括涉及150萬的商業糾紛被判懲罰性罰款5000萬美元、6名聲稱害怕染上石綿相關病症但未有病徵的原訴人成功獲賠1.5億美元、一家被控污染33畝土地的廠商亦被判懲罰性罰款10億美元……。
民事索償氾濫,已令美國社會部份環節陷於癱瘓。以華達醫生所服務的北密西西比醫療中心為例,此家服務22個州60萬人口的醫療中心因被捲入連串醫療失誤的訴訟,嚇怕了不少醫生,要聘請新醫生已愈來愈困難,人手短缺令應診的腦外科醫生每4日便有1日缺勤,若不幸出現交通意外,傷者將被迫轉介至1小時車程以外的田納西州醫院,隨時因而失救。此外,醫院因涉及訴訟太多,保險金過去1年暴增1倍至200萬美元,亦迫使院方削減部份緊急服務以節省成本。
根據《福布斯》雜誌引述一家保險顧問機構的數字,美國民事訴訟成本的增長會是經濟成長率的2倍,由去年的2000億美元,在2005年便會增加至2980億美元。以1994年為基準,陪審團所判決的賠償金額平均已增加3倍至120萬美元,其中醫療失職平均賠償額為350萬美元,產品責任賠償則為680萬美元,增幅分別為3倍及4倍。
假如趨勢持續,一些郊區的醫療專家遲早走清光、製藥公司會選擇停止生產一些利潤微薄的重要藥品、建築公司也勢必放棄興建一些供低下層租用的公寓式住宅,而出色的公司董事更會在體認到所得到的收入與名譽未能抵銷風險而求去。
不相信?不妨看看以下例子:
有關石綿病的索償至今已導致52家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數以百家公司亦勢將追隨做法,因為民事訴訟律師不斷尋找目標公司窮追猛打,就算與石綿扯上些微關係的公司亦受牽連。譬如聖路易斯州一家曾出售以石綿製造的聖誕樹仿雪飾物,亦未能幸免於難,而一家專注於起公寓式住宅的建築公司的保金由去年的92000美元激增至58萬,其他捲入相關訴訟的公司尚包括沃爾瑪(Wal-Mart)、3M、埃克森無比石油(ExxonMobil)。
民事訴訟本來是懲罰污染者、無能醫生及其他令他人受害始作俑者的有效機制,但氾濫的索償已到達失控的地步,對經濟更造成災難性的破壞。
去年12月,全美第2大醫療保險公司St.PaulCos.宣布放棄醫療失職的投保業務,因為單單去年,相關賠償已令公司損失9.85億美元。St.Paul過往在12州中接受42000名醫生及750家醫院投保,所佔市場比重約為25%,估計所有保單在未來20個月陸續到期後,醫生投保要多付3倍保金,一些高風險的專科醫生包括腦外科和產科手術醫生,每年所需保險金更會高達40萬美元。一些現時仍然接受投保的公司已相繼提高保金及削減受保障範圍。在一些城市,醫生已坦言,寧願任由垂危病人失救亦不會涉險,以免禍從天降。根據一項統計,內華達州有76%的產科醫生曾捲入民事索償訴訟,其中40%更被索償3次或以上。經典的例子是47歲的產科醫生米勒(JimmyD.Miller)在執業7年後,開始把病人視作撒旦,更不惜放棄行醫的專業資格,改赴法律學院就讀趕科場。
製藥業亦成為索償的熱門目標。假如某一成藥治病的成功率達99%,相信染病者會樂於服用,但假如100名接受治療的病人中,唯一失救的死者家人提出索償,會有甚麼後果?有關賠償金額更已由1994年平均每宗100萬美元增加至570萬,藥廠縱使不賺錢,每劑藥售價亦要提高至57000美元,才能達致收支平衡。一項統計顯示,美國每年因服成藥而死亡的病人數目多達10萬,若所有家庭皆提出索償,以平均賠償額570萬美元計算,涉及金額便高達5700億美元,倍於12家大藥廠每年銷售額的總和,難怪藥廠對研製新藥並不熱衷。更令製藥商洩氣的是,排山倒海的訴訟已破壞了藥廠的聲譽,連感覺療效顯著的病人亦不敢服用,進一步打擊了公司的業績。
要一嘗破產的滋味?不妨接受邀請成為公司董事,安然事件隨時重演,令你陷入無底深淵。公司雖然會為董事購買責任保險,但所提供的保障卻未必足以令董事履險如夷。以安然事件為例,董事責任保險上限僅為3.5億美元,相比起安然的規模,自然不足以應付股東的索償。不少保險公司更聲稱被安然欺騙而不肯向股東作出賠償,在此情況下,原告律師自然會打董事私產的主意。據一項調查所得,在衡量過有關風險後,將會有約10%的董事在年底前辭任。
有關石綿的民事訴訟更已屆失控地步,保險公司估計索償額很快超越2000億美元。可笑的是一些索償者並未出現病徵,只是提出可能患病的憂慮,卻已令52家公司申請破產,其中資產值達90億美元的FederalMogul,更成為美國歷來第15大的破產個案。捲入石綿訴訟的公司數以千計,如福特及通用汽車因煞車系統採用了一些石綿纖維,便被捉個正着,而輝瑞(Pfizer)藥廠曾擁有一家出售建築材料及雲石的公司,亦要面對232000宗索償,其他尚有製紙及面紙公司Kimberly-Clark及InternationalPaper等。
失控的民事索償個案,勢必窒息美國經濟,更慘的是個案沒完沒了,難有終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