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用「時光飛逝」來形容追不到也抓不緊的時間,我這個在日本足足待了五年多的老外也投此一票;日本及南韓在六年前取得本屆世界盃主辦權後,時間一直過得很快。
直到一個月前,真是感到世界盃殺到埋身後,時間走得好慢,好慢;一眾日、韓國民正靜候五月三十一日開波那一天……
是的,所有迎接世界盃的硬件已一一準備就緒:球場、日本主隊、記者群、一些灑了有如天文數字金錢的贊助商、甚至是本土球迷等等,都在倒數那一刻。
說到球場,作為一名專業足球記者的我,曾到訪過日本每一個世界盃球場,真是……「嘩」!簡直非筆墨可以形容。它們就像一隻隻銀色太空船,隨時隨地準備出發,只等待倒數聲──十、九、八……
只是,球場的設計有點令我替日本人擔心,因大部份日本球場內都設有跑道,大大增加了球員及球迷的距離。其中尤以舉行壓軸冠軍戰及分組賽的橫濱國際綜合運動場(InternationalStadiumYokohama)最令我感頭痛。
冠軍戰有它的號召力還不用太擔心,但一些分組賽(除了下月九日日本對俄羅斯外)恐怕難逃「冷清」的厄運。試想想,一個可容納七萬名觀眾的球場內,只坐了幾成人,氣氛可想而知。
我並不是空口講白話,或杞人憂天。在日本期間我曾多次現場採訪洲際盃賽,參賽的隊伍是大家夢寐以求想見的,如曼聯、多蒙特、皇馬、高士路、彭美拉斯及華斯高等,但結果球場儼如一個「墓地」。何解?主要是日本球迷對足球這種運動的認識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上先天不大懂得釋放的情緒,縱使眼前盡是粒粒巨星,但氣氛始終平平。
當然,若與九八法國世界盃的氣氛相比的話,這對日本有點不公平。人家球場面積不大,球場與觀眾席的距離又近,雙方都易於投入,氣氛自然而生。你可聯想起為何英超聯會大受歡迎,就是因為我們這些遠離現場的人,都可透過電視感受到場內球員及觀眾那種互動的張力。
也許,現在距離世界盃開賽日還有一點點時間,日本國人所要做的就是收起害羞的一面,好好準備一副副燦爛的笑面、練好一把把可叫到爆晒分貝的嗓子及培養好一份高漲的情緒。
無論如何,我深信這個首次在亞洲區舉辦的世界盃,會成為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亞洲世界盃」。
行路人
真名:JeremyWalker
國籍:英國
年齡:42歲
曾任職亞洲傳媒:南華早報(89-95年)、亞洲足球雜誌(95-97年)、日本一報社(97年-現在)
本欄逢星期二、六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