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方流行的蔬菜「嫩莖萵苣」(萵苣粵音:窩巨)將會在港落地生根,漁農自然護理署為鼓勵本地農民種植新品種蔬菜,以迎合市場需求和提高他們的收益,最近引入這種俗稱萵笋(粵音筍)的巨型蔬菜,有醫生指出,「嫩莖萵苣」營養豐富,有助消化,減低患腸癌的機會。 記者:謝明明
漁護署昨日舉行講座,向本地農場及農民推介栽種「嫩莖萵苣」,農業主任(園藝)陳兆麟表示,萵笋原產地為地中海,於漢代傳入中國,是北方流行的食物。他指,目前本港街市出售的萵笋主要來自內地,本港只有極少農民種植。
其實萵笋容易栽種,生長期短,由播種至收割只需六十日,適合在本港生產,而且每次產量高,成本低,每斤成本價只需一元六角,而零售價每斤約四至六元,有助提高本地農民的收益。
萵笋的莖部肥壯,連菜葉長達兩呎多,足有一個手臂長,陳兆麟表示,萵笋肉色翠綠,肉質清甜爽脆,味道似西芹,可作涼拌、沙津、醃漬及炒食等多種食法,加上含有豐富維他命、纖維素、鉀、鐵等多種營養,有助身體健康,他透露,當局會加強向公眾推介萵笋,相信該種食物會有銷售潛力。
在中環街市有發售萵笋的販商表示,現時每斤萵笋約需八元,一年四季均有售賣,以往由台灣輸入,現時則多由內地入口,他表示,萵笋頗受上海人歡迎,本地人則較少購買。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勞永樂指出,萵笋等綠色蔬菜因含有豐富纖維素,有助大腸蠕動,減輕大腸壓力,大便暢通,間接減低患腸癌的機會,以及防止憩塞腸壁疾病,包括腹膜炎,而且這類蔬菜也含鐵質、鉀及維生素A及維生素C,有助人體細胞生長。
不過,他提醒患有慢性腎病及腎衰竭的病者卻不宜進食這類食物。
加拿大註冊營養師楊慧珍也稱,多食該類綠色蔬菜除有助消化排泄外,並可控制身體吸收油脂,以及有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