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怎麼沒鉤? - 李登

「門」怎麼沒鉤? - 李登

有北京的士司機對我說,遊客人生地疏,在北京城裏到處亂轉,好像無頭蒼蠅,沒啥意思。沒導遊給你領路,就是白跑一場。名勝古蹟背後都有掌故,總得有人解說一下才行嘛。他說得對。
接着他就告訴我,北京城各個城門是給哪些人進出的,有甚麼特別用途,嘩啦嘩啦的說個不休。原來當司機之前,他當過導遊。怪不得這些城門,他都熟悉得像他的家門一樣。
北京的城門很多,只知道南面的正門叫正陽門,俗稱前門,古時叫國門,只有天子才許在那裏進出。有一年,不知哪個王帝在正陽門出入,發覺城樓門匾上「門」字有鉤,覺得不吉利。回宮後,他馬上下令要把字重寫,「門」字最後一豎的鉤要丟掉。這樣子給他避諱,他出入正陽門可順利吉祥多了。
這個王帝是誰?無可稽考。只知紫禁城內,許多門匾上的「門」字,都沒鉤;真叫人嘖嘖稱奇。到了今天,大陸同胞最有興趣去考究的,倒光是後門而已。這個門最多人走,官民無分。
有順口溜這樣說:「看別人走後門,別生氣;自己沒後門,別喪氣;自己有了後門,別客氣。」後門有沒有門匾,上面的「門」字有沒有鉤,誰會去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