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還未過去一半,台灣已在紛紛議論二○○四年的總統大選了。
民進黨方面,不用說是陳水扁出頭競逐連任,只是他的搭檔應該不會是呂秀蓮了。
民進黨的對手,是國民黨、親民黨兩組候選人,還是國、親合流只推一組候選人?上星期,國民黨主席連戰已宣布,將統合「泛藍軍」(泛國民黨勢力),和宋楚瑜領導的親民黨合作,與陳水扁競逐二○○四年總統寶座,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宋楚瑜也表態,會支持這項合作,於是國、親合流,看來是必然趨勢了。
若從二○○○年總統大選的形勢來看,當時陳水扁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九點三,宋楚瑜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六點八,連戰得票率為百分之二十三點一。若國民黨不分裂,由連宋搭檔競選,則得票率為百分之六十,應可勝選。既如此,那麼二○○四年連宋合流,是不是就一定有勝算呢?
非也。因為二○○○年連戰的得票,有李登輝表面支持連戰的因素。而到了二○○一年,李連已正式翻臉,李登輝不但支持民進黨,而且組成一個比民進黨更偏向台獨的組織──台聯。二○○一年立委選舉,國民黨與親民黨的得票率相加是百分之五十一,而民進黨與台聯相加則是百分之四十五。國、親(泛藍)合起來只比民進黨與台聯合起來(泛綠)得票略多,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而且非常明顯的是,若國、親再分頭參加總統大選,幾乎是必敗無疑,只有合起來參選,才有勝算,而且也不是穩勝。
這就是國親合流的背景。
因此,自去年底立委選後,國、親兩黨審察形勢,已開始了合作的歷程。首先在立法院副院長的選舉上,兩黨共同推舉國民黨的江丙坤並打敗民進黨的候選人,繼而在財劃法覆議案上又再合作,而到了最近,更在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上,進一步合作,共同推舉國民黨的馬英九連任。當然,這也是因為「小馬哥」的威力無人能敵,連民進黨都暫時推不出一個可以與「小馬哥」一決勝負的對手。到年底台北市長選舉後,國、親再進一步在總統大選中聯合推出候選人,幾乎已是兩黨的共識了。
泛綠陣營對此當然也感到壓力,於是台聯中人先是提出「台生條款」──即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必須是在台灣出生的人士,想力阻連、宋參選,其後又提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必須屬同一政黨,想力阻國、親兩黨合作參選。但由於這兩個提案都過於明顯是因人(連宋)設限,徒增選民的反感,因此上周阿扁已表示,兩個提案都是「多餘且沒有必要」。
泛藍與泛綠在二○○四年對決,看來是必演的好戲。只是泛藍的候選人不一定是連宋。誰出來競選,還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