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愈來愈多學生報考內地大學,但每年獲取錄的學生平均少於兩成,其中一個「致命傷」,是香港考生好高騖遠,崇尚名牌大學,選校不選科,忽略了一些有潛質的學府。有心到大陸升學的學生,宜先了解內地不同高等院校的特點,然後量力選校。 北上雜誌組
香港學生向有錯覺,以為考不到本地大學,又無錢到外國留學,才「屈就」到內地升學;在選擇「心水」的內地大學時又人云亦云,集中於少數名牌學府。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早時內地多家北京、上海以外的重點大學來港參加教育展覽,反應出奇地差,負責人慨歎,香港學生只認識清華、北大及復旦,對其他大學根本沒有印象。
事實上,內地不少大學具有國際水平,要投考絕非易事。內地大學取錄港生的比率平均只得一成多,前年成績較佳時曾上升至百分三十,去年又下降至百分二十三。而過去四年能夠入讀北大和清華兩所名牌學府的港生,就只得八人。
要選適合的大學,首先要從內地的高等院校分類入手。大陸的高校共分為七個類別,一般綜合性大學的師資、科研水平和設備較佳,錄取人數也較多,收生成績差距較大。醫科院校的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要求高,對考生相關科目成績要求嚴格,其中中醫、中藥專科要求考生的語文,尤其古文基礎必須達到一定水平。而文史語言院校,較着重考生的語文及外語成績;財經院校則較偏重考生的數學、外語等科目。
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早時公布本年度中國大學一百強排名榜,在全國首一百所優秀大學中,深受香港學生歡迎的清華大學,在人才培養和科研等六個方面的表現被評為全國第一,包括電子、通信、化工等多個學科在內的工學均名列前茅。排名第二位的北京大學,優秀學科就包括法學、醫學和數學、物理學等。
本年度百強榜的首二十位,有兩所是廣東省境內的大學,當中以廣州中山大學表現最突出,由去年的第二十一位躍升至今年第十一位,該校的法醫學、麻醉學和旅遊管理學科取得全國第一的美譽。而華南理工大學則排在第二十位,食品科學和工程、輕化工程學科成績優異。而在大學研究院五十強排名中,中山大學更由去年的二十三位上升至第九位,華南理大則由去年二十五位升至第十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