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莘莘學子小休或下課時候「篤串魚蛋、食碟腸粉」的歡樂時光不再,教育署為加強保障中、小學生的健康,向學校發出全新的「學校的膳食安排指引」,將學生至愛小食──魚蛋、腸粉,以至粥、麵及糭等食品,列為「不可售賣」類別,而香腸、午餐肉亦不宜用作午飯餸菜。受訪學生坦言無魚蛋食「好唔慣」,有教育界部份人士批評剝奪了校園生活中有趣的一部份,但醫學界則表支持。 記者:黎國強
根據教育署發出的「學校膳食安排指引」最新版本,校方除了需要求小食部少賣薯片、汽水及糖果等零食外,需事前烹煮及食用後清理的食品,如粥、麵,以及容易受污染的食品包括魚蛋、腸粉及糭子等,都列作不可售賣。而飯盒則應選用瘦肉或去皮家禽,常配以蔬果,不應選用加工食物,如午餐肉及香腸等。
教育署發言人昨表示,已向全港學校發出有關健康飲食指引,惟目前未統計有多少學校拒絕跟從指引。他強調,該署發出指引是要確保學生健康,但承認指引並無法律效力,若發現學校未有遵守指引,只會作出勸喻。
記者昨日接觸部份小學生,不少學生均表示,平時早餐或小休時間都會食串魚蛋,現時無得食感到「好唔慣」,只好轉食其他零食頂替。
教協會長張文光則批評,教署與其管制學校出售魚蛋、腸粉,倒不如改善食物供應的環境衞生。他質問說:「羅范椒芬(教育統籌局局長)同張建宗(教育署署長)讀小學嘅時候,都篤過魚蛋啦,呢啲係學校有趣生活嘅一部份!」又謂:「指引嚟啫,可以唔跟……教署管呢啲嘢已經好無厘頭,罰?我覺得唔會喎!」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蔡國光亦認為,教署發出有關指引,意義不大。他指出,即使學校禁售魚蛋小食,學生亦會到街上購買。
不過,聖公會日修小學及聖公會基顯小學,均支持教署發出指引,其中聖公會日修小學校長林湘雲表示,隨了保證食物衞生外,學生食用粥、麵時使用熱開水,亦會造成危險。沙田崇真中學則順應教署要求,勒令小食部停售魚蛋、墨魚丸等小食。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兼立法會議員勞永樂表示,魚蛋、腸粉一類需烹煮的小食,難確保衞生,容易滋生細菌,營養價值又不高,應該禁在校內出售。
衞生署發言人則表示,魚蛋、腸粉這類小食有受污染的危險,售賣地點及店員必須確保良好衞生。至於是否曾有學生食用小食部食品後感到不適,則尚待翻查紀錄。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則表示,這類小食非受限制出售食品之列,但售賣時亦要注重衞生及要有適當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