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母親的自我評分較子女給予的評分少一分,三成母親更認為自己不合格或僅合格;她們最擔心的是子女失業及誤入歧途,個人的健康問題反而其次,顯示母愛的無私。另一研究發現,逾兩成婦女在產後一個星期內,存在患產後抑鬱症的危機,需要輔導與照顧。 記者:盧文烈、冼麗婷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在母親節前夕,發表母親對自己及子女對母親評價報告,調查訪問了三百零四名母親及三百一十八名子女,結果發現母親的自我評分只得六點八分,較子女給予她們的評分少一分,三成母親更認為自己不合格或僅合格,顯示母親對自己要求高,未能肯定自己的貢獻。
調查又發現,受訪母親最擔心的是家人失業,其次是子女學壞及成績問題,自己的健康只排在中游位置。當她們感到憂慮,大多數選擇與朋友傾訴,其次才會與子女傾訴。民協認為調查顯示現時經濟不景,裁員潮的恐懼已經瀰漫到各家庭,作為母親的壓力亦會增加,對親子關係會帶來不良影響,建議政府成立二十四小時母親熱線,而子女亦要對母親多加關懷。
另外,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連同贊育醫院及瑪麗醫院,在前年十月至去年二月期間,為產後婦女進行一項名為「愛丁堡情緒量度」的問卷測試,了解她們產後七天內情緒感覺,問卷由零分至三十分,十分以上代表她們潛藏產後抑鬱症的危機。
該會昨日首次公布該份的測試結果。在一千三百七十三名填寫問卷的婦女中,逾兩成在產後七天內得分高於十分以上,顯示她們有患產後抑鬱的危機,在接受醫院的「產後電話慰問服務」後,高於十分的百分比大幅減至百分之六。
藝人楊羚有一個八個多月大的兒子,她表示誕下兒子後情緒好低落,「喊囉,不知所措,……又成日嫌自己做得唔係好好。」她表示很多基本的育嬰知識也不知道,「最初我唔識同BB沖涼,周圍打電話問人,最後都係打去母嬰健康院問。」
女青年會社會工作督導主任李雯珊表示,產後抑鬱症狀包括失眠、容易疲倦、月經失調等,若不進行適當的輔導及治療,甚至可能會傷害兒子及有自殺傾向。該會昨日起開始將旗下的婦康聆熱線服務擴展至母親,若任何婦女有心理及生理上疑問,可致電271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