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局長格林斯潘上周在閉門會議中指出,首季生產力上升8.6%,是有歪曲的現象。生產力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企業調整庫存數量所致,增加員工工時以應付需求,代替增聘人手,亦推動了生產力。企業此種做法顯然是對消費市場的最終需求會否持續增加抱審慎態度,首季生產力上升帶來的實質經濟效益仍成疑。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企業用於科技方面的開支有上升趨勢,將有助未來生產力繼續上升,以致企業盈利今年稍後可回復上升。
報告指出,美國企業於資料處理儀器及軟件的商業開支首季上升了7.5%,為去年次季以來最大,購買電腦及周邊儀器更急增38%,幾已回復至一年前水平。而購買的貨源除於海外之外,美國本土生產也佔有一定數量,令科技產品的工業生產首季增加17%,為00年第3季以來最大增幅。來自科技資訊業的新訂單於過去兩季亦較去年第3季上升3%,可見高科技方面的開支將來會持續增加。
現時環境下,產品價格暫難提高,企業於科技產品的開支,在未來一段日子將進一步加大。此種做法一方面可減少於勞工方面的成本,同時亦可增加平均生產力,有助改善盈利能力。對生產科技產品為主的公司而言,企業加大此方面的開支,亦會出現相輔相成的情形,思科系統錄得極佳的季績可見一斑。相信來季必有更多科技公司錄得佳績,大家可拭目以待,不妨趁低吸納有實力的科技股。
本港政府現正積極進行經濟轉型,以往的勞工密集方式已有改變,企業於科技方面的投資正不斷增加,以代替人手。本港以往一向以地產行業作為主導,隨着經濟轉型,此行業影響已大不如前。然而代表本港企業逾8成的恒生指數成份股,仍有頗多與地產業相關的股份在內,亦應是時候有所改變了。
恒指服務公司有報告指出,恒指成份股市值涵蓋率已由去年底的82.9%減少至81.2%,可見部份成份股市值已減低,同時有其他股份市值正在冒升。季度檢討報告宣布維持現有股份組合不變,一眾市值偏低的地產股如恒隆(010)、希慎(014)及信置(083)仍能繼續成為成份股。在地產股重要性相對減低下,此類股份下次檢討時被剔除機會甚高,即將加入的新成份股亦會以港交所(388)機會較大,大家不妨預先作好準備。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