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ABC:「縮溢價」的3個原因

窩輪ABC:「縮溢價」的3個原因

經過精挑細選,購入窩輪以後,投資者往往擔心會遇上「縮溢價」而導致損失的問題,因而飽受困擾。有見及此,我們不妨在此談談這個問題。
究竟「縮溢價」是甚麼意思?一般來說,當正股上升時,認購證的價格會亦步亦趨。但以往有些窩輪的溢價稍高,正股股價即使上升,輪價卻不升反跌,溢價的收窄令窩輪持有人無法分享正股上升的好處。投資者普遍將責任歸咎發行商,然而,這只是投資者的誤解,事實並非如此。
在我們討論「縮溢價」是否對投資者不利之前,大家不妨想想,每當我們賣輪獲利時,該窩輪的溢價較買入時有甚麼轉變,增加抑或減少了?不肯定?其實,當正股上升而令認購證漸趨向價內時,其溢價必會相應減低。因此,「縮溢價」大多在正股上升時出現,即是對買入認購證的投資者有利(認購證溢價與正股現價是成反比關係的,讀者可參閱以下公式。)。
認股證溢價公式
認購證溢價
(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行使價-正股現價÷正股現價X100
認沽證溢價
正股現價-【行使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正股現價X100
事實上,投資者所關注的溢價部份與「時間值」亦有密切關係,因股證價值會隨時間流逝而遞減。眾所周知,傳統認股證不是用作長期持有的,除非投資者相信正股波動帶來的「內在值」增加,能抵銷「時間值」的損失。在到期日,認股證會趨向兩極化──價內或價外,而所有價內股證的溢價亦會減至零,其股證價格將完全反映內在價值;相反,一些價外股證的溢價往往會大幅增加。

舉例來說,假若有投資者買入和黃(013)認購證,距離到期日還有3個月,當時溢價為10%。當愈接近到期日,而正股不斷上升時,該認購證的溢價便會每日減少並趨向零。雖然如此,窩輪持有人仍可因正股上升而獲利;相反,若正股不斷下跌,該認購證的溢價應會相對增加至例如20%或30%。但愈接近到期日,該認購證進入「價內」區域的機會亦逐漸降低。
假若「縮溢價」情況出現在正股平穩或下跌時,又如何解釋?最大可能是由於引伸波幅的轉變。認股證的引伸波幅是會隨着市況不停轉變,倘若市況牛皮,某些股證的引伸波幅呈現下跌趨勢,股證價格會相對受到影響而出現下調,而這正好為投資者帶來一個入市良機。舉例來說,假設由於引伸波幅下調,某股證溢價由10%降至5%。換言之,正股股價只需再上升5%(較先前10%為低),持有人便可在到期日打和,不會招致損失。
因此,投資者需要弄清楚,「縮溢價」並非推低窩輪價格的原因;相反,這是窩輪價格轉變帶來的正常現象。同時,投資者亦應留意分析不同股證的引伸波幅走勢從而掌握入市時機。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