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上月份生產物價出乎意料地下跌,主因是食品價格創28年來最大跌幅。數據顯示該國在經濟復甦期間的通脹壓力反而轉弱,並降低聯邦儲備局的加息空間。
美國生產物價指數(PPI)4個月來首度下降,在4月份跌0.2%,市場先前估計會升0.4%。3月份生產物價增幅由原先公布1.1%向下修訂為1%。該國的食品價格在上月跌3.2%,是自1974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加上能源價格升幅放緩,是上月生產物價下跌的主因。
在撇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後,美國4月份核心生產物價升0.1%,與3月份增幅相同,市場原先預期上月核心生產物價升0.2%。
分析員說,通脹溫和是聯儲局過去5個月將利率維持在40年低位的原因。由於幾乎沒有迹象顯示通脹壓力正加劇,預料聯儲局有理由再等多數個月才加息。
美國4月份生產物價較去年同月跌2%。2月份生產物價較去年同月跌2.6%,是1950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聯儲局在3月份開會後雖維持利率不變,但會議紀錄顯示,聯儲局官員當時認為,「有強烈迹象顯示」美國經濟正復甦,他們並暗示聯儲局須在某時候加息。
根據聯儲局的3月19日會議紀錄,美國經濟當時看來正以相當強勁的速度擴張,受惠於企業補充存貨。但因復甦前景及商業投資欠明朗,加上美國失業率相對高企、工廠設備使用率偏低,以及通脹壓力低沉,當局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聯儲局在該次會議後發表聲明,表示美國的貨幣政策「頗寬鬆」。會議紀錄說,有關用語是故意向金融市場發出訊息,表示當聯儲局將來相信美國經濟更穩健地復甦時,當局會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