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這東西「參考」 - 鍾偉民

我跟你這東西「參考」 - 鍾偉民

讓客人明白買了甚麼「服務」,絕對是保險公司和從業員的責任;客人不「了解」,就是從業員失責;失責,還誣人「不認真」,所以「必然不會得到認真的服務」,「最持別的組別從業員」這團東西的心態,如果是一般從業員的心態,保險這行業,早晚淪亡。  
買人壽保險,我光顧外來的保險公司,三個「跟單」的經紀,兩個很好,一個頗壞,我一句「聽說這已經是最好的保險公司了……」這團東西卻告訴我:「聽說得來的資料並不代表是事實,只能作為參考罷了。」當然只能「作為參考」,你以為這是「神旨」?我要不要成立一個跨國顧問團,經過三百年研究,確定世上哪爿店哪個寶號「最好」,才能提供「代表事實」的「資料」?
「對事物一知半解而能不恥下問,也無傷大雅。」這團東西說得對;然而,我為甚麼要「不恥下問」?你們「從業員」都是孔子?是耶穌?我要不怕羞恥來哀求你們開導解惑?我不肯「不恥下問」,你就認為我「對保險絕對是『半知一解』。」活該受愚?我不但「半知一解」,簡直「不知不解」;然而,我要反問你這團東西:「是不是要對保險『全知全解』,才可以買保險?」如果是,我就替你呼籲:「保險很深奧,『全知全解』之前,生人,請勿接近!」
「事實上,每一行業皆有不善之處,不過亦有千萬人於保險常獲得裨益。」也對。如果保險全沒「裨益」,我怎會勸人「慎買」?「慎買」,還是買;不過,對銀行推銷的「保險」,我還是奉勸大家:「與其『慎買』,不如『不買』!」
「作為傳媒工作者,這樣言論實在很容易導致別人收到錯誤的信息,難道眾人皆醉唯閣下獨醒嗎?」「導致別人收到錯誤的信息」,簡單說,就是「誤導」,這是對「傳媒工作者」最常見的指控。我不怕這樣的「指控」,卻最討厭這樣的誣衊;氣未消盡,明天補罵,順帶給有意來「討論」的東西上一堂課。
《害群「從業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