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由已死的明證

香港自由已死的明證

大專學生 呂永基

香港自由之死得到進一步的證明。前天早上警方高調到學聯代表馮家強及四五行動梁國雄家中進行拘捕行動,指兩人非法組織聲援行動。但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七條: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但香港政府卻利用公安條例來拘捕和平表達意見的示威者,市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何在?
政府於短短半年間,有計劃地進行兩次傷害香港自由的行徑,完全是對香港公民權利的藐視,原因是香港政府想達到強勢領導的目的。回歸後金融風暴的發生,導致特首民望低落,直至近期經濟出現復甦的迹象,加上特首成功連任、民望微升,管治政策亦隨之變得強硬,以求達到強勢的領導。政府利用強硬的手段來針對標籤為「搞事分子」開刀,高調的拘捕行動就是要讓市民知道,表達意見的時候,需要得到政府的首肯才能進行,否則後果自負。

管治政策的特性
特首管治政策的轉變有幾點特性:
第一,以快打慢。以往政府對付示威者的手法,是不着痕迹地讓事件慢慢淡化,但最近政府卻反過來用高調、快速的手段處理事件,欲試探社會的反應,並對示威者作出言語的挑釁行為。
第二,利用民意。過往政府對民意調查的批評流於負面,且不加重視,但經港大民調事件後,政府開始重視民意,這種重視並不是傾聽市民意見,而是利用民意正反兩派的力量,來挑撥市民的矛盾。
第三,少言多行。市民一直批評政府「講多錯多」,所以現時官員面對記者時,極少發表意見。當政府出錯時只會維護官員,發表遺憾聲明便草草了事,不願繼續討論事件。但面對爭取居港權人士的訴求時,不但措詞嚴厲,而且採取強硬行動拘捕。
第四,以量取勝。政府利用以眾敵寡的策略來針對所有示威遊行,往往只得五十多人的示威遊行,卻派出二十多名警察來維持秩序。居權者的清場行動動用了三百警力,而警力全是用來圍堵現場,阻止電視台的攝影機。
第五,逐一分化。這一點是政府回歸後一直沿用來針對香港的民主自由,利用比例代表制來分化民主派的力量;利用公安條例來分化示威者與市民的關係;利用安全理由管制新聞的自由採訪,接着下來就是香港市民的自由被分化。

壓制自由第一步
從馮、梁二人的被捕及早前用手銬拘捕記者事件來看,只是政府壓制自由的初步策略,亦是政府對社會的探熱針,假若事件得不到社會強烈的反彈,政府就會採取進一步箝制自由的行動。距離六四集會時間不到一個月,政府會否以另類方式針對悼念活動,就讓市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