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四月下旬,中共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展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之行。在馬國,香港記者終於有機會訪問他了:「海外傳媒認為先生是個謎一樣的人物,先生同意嗎?」胡錦濤說:「這評語不大公平吧。我今次出訪三國,外界對我了解可以深一點。」
他說得對。五月二日,他在美國首都初次公開闡釋國策。於是分析家說:這顯示胡錦濤將繼江澤民出任國家主席。五月四日,胡錦濤回京,迎接的是溫家寶,於是分析家又說:這安排非同小可,顯示溫家寶或繼朱鎔基出任國家總理。
這就是新中國領袖登台的典型方式。西方政治領袖都要先向國民交代身世、為政方針等,獲得支持才可以主政。新中國則不同。要知道領袖動向,國民須待他們出訪外國,再待他們在外國的言論輾轉傳回。所以胡錦濤第一篇國策演說是在美國首都發表的。我國百姓沒有旁聽資格。中共說這叫做非西方式民主。這種民主和舊中國的帝王制度有點相似。
從前,帝位誰人繼承,由皇帝決定。例如晉武帝立司馬衷為太子,朝臣多有異議,司空衞瓘有一趟和武帝宴飲,想託醉進諫,跪在御座旁說:「臣欲有所啟。」武帝問:「公所言何耶?」衞瓘不敢直言,惟有手撫御座說:「此座可惜!」武帝裝糊塗把話題拉開說:「公真大醉耶?」(《晉書.衞瓘傳》)後來司馬衷即位,國家就分崩離析。他的一句「何不食肉糜」,倒可說明天下為私的結果。
當然,古時帝王之選儲君,有時也會聽聽清議。漢高祖就曾經想廢太子劉盈,改立寵妃的兒子。大臣周昌反對,期期艾艾說:「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劉邦最後也聽從了各大臣意見(《史記.張丞相列傳》)。蜀漢劉備病危,更有意傳位給赤誠愛民的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志.諸葛亮傳》)
現在新中國領袖選繼承人,卻連清議都不須聽,百姓也連誰是儲君都不知道。鄧小平可以提拔胡耀邦、趙紫陽,也可以說一句話就廢了胡耀邦、趙紫陽。因此,江澤民吟吟「日破雲濤萬里紅」,天下就競相猜測;胡錦濤出國,天下又競相猜測。中共應在中南海門前掛個橫匾,匾上大書四個共產黨字:大公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