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五大原因拒做官

商界精英 五大原因拒做官

特首董建華部署整個高官問責制,最重要環節之一是打破公務員傳統,招攬商界精英加入政府出任問責局長,但據部份商界人士透露,直到目前為止商界反應欠佳,連較早前呼聲頗高的國泰航空常務總裁陳南祿也因公司不放人而告吹;部份曾獲特首接觸的精英更公開「表明心迹」拒絕加入官場,有資深商界人士透露,當中涉及五大重要因素。
主因之一,是要這些精英放棄外國護照。早前有商界精英曾抱怨,一旦出任問責局長,就要放棄手上外國護照,但一些重稅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會即時翻查他們報稅資料,就算「行得正企得正」,一樣十分「麻煩」,所以拒絕做局長。

不願屈居「雙梁」之下
其次,商界成功人士「十個有九個都係好獨裁」,一有決定就立即執行,不容下屬左右,任何人不滿就會立刻「炒魷」,但特首至今仍無法說清楚日後問責局長權力,試問他們又怎會願意入閣呢?
第三,這班商界精英年齡全部介乎四十到五十歲之間,他們知道一旦出任「董部長」,難免要做一些不受市民歡迎的決定,間接縮短自己政治生命,有位年輕精英就不諱言:「要做部長都等第三屆,起碼有機會做十年!」
第四,問責局長薪酬只有三百七十萬,亦是原因之一。一名地產商指出,這班「打工皇帝」:「佢哋可能係呢幾年先有機會話搵到年薪過千萬,𠵱家你要佢放棄千萬年薪,相信好難囉!」
第五,最令人意外的是,有商界精英坦言,他不願加入政府是不想屈居於「雙梁」──梁錦松和梁振英兩人之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