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不公平競爭必須正視 - 毛孟靜

毛論如何:不公平競爭必須正視 - 毛孟靜

一場豬肉風波,肯定了香港需要公平競爭法。這個城市儘管號稱自由,但任何自由都有疆界,就像新聞自由不等如無法無天,駕駛自由不等如橫衝直撞,自由經濟下的自由競爭,只能容許至一個程度。

不然,在資本主義壓倒一切的美國,聯邦政府也不會一度把大名鼎鼎的微軟主席蓋茨帶上法庭,控之以壟斷。
最先聽到前消委會主席陳坤耀確確實實提出,香港需要公平競爭法,那已是九七前的事了。最近,今是嶺南大學校長的陳坤耀反對高等教育報告,認為建議會造成大學之間的不公平競爭,貫徹了他的理想。
問題是,教育即使走向「商品化」,仍然與一般商品有別。最大的分別,是價錢與貨物的關係,教育不能薄利多銷,聚焦賣點,是質素。哪間大學質素高,哪個課程質素好,學費一樣,看不出不讓學生,甚至家長選擇的理由。

早已充斥壟斷情況
情況也許不像看報,要買哪一份報,價錢一樣,內容有別,是讀者個人取捨,卻不能說兩大暢銷報壟斷了香港報業市場。豬肉市場,恰恰相反,貨物不變,大變的是價錢。
上述那個公平競爭法,九七至今,不了了之。英殖政府不想碰,特區政府也不想碰,就是怕碰着一堆砌得已經高得不能再高的積木,不去碰,還見危危乎中好端端的,一碰,就怕塌下了。
因為整個香港商業社會,早已充斥着一款壟斷情況。搭一程電車,過一次紅隧,去某大百貨公司購物,去哪間大酒店喝茶,都是進貢了某個家族生意的口袋。年多兩年前美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已有頭版故事,介紹一個香港市民住的房子,去的超市,打的手機,用的電器,都是另一家族的資產天下。香港似條圍村。
也許所以很難打正旗號提出反壟斷法,只能叫做公平競爭法,逐單計,逐樣算。
但仍然連這方面的討論都沒有,只間歇有為民請命的議員一談,新聞界一報,之後就過眼雲煙。

這次豬肉風波的重點,是同一質素的貨物,超市以壟斷形式大賤賣、大傾銷,既然貨物一樣,但這邊平那邊許多,怎不吸引市民蜂擁而至?很難向主婦大廚說,買豬肉也要講究街市義氣。

長遠需引入競爭法
重重拍人膊頭一下,行為或純屬挑釁,但推人至跌地,就容易構成傷人罪了。世情脫不開程度上的分別。這次,消委會總幹事陳黃穗也說,要研究是否出現了壟斷,而長遠來說,有需要引入公平競爭法。這份「長遠」,希望不會是無了期的長遠。
或說,街市買餸送棵葱,超市一棵葱要一塊錢,最近且有超市把葱價漲至一塊五毛,加幅達百分之五十,所以市民仍有選擇,有選擇就有自由。但把葱與豬肉比較,就像把雞與豉油比較,根本不公平。
這是不公平競爭。
毛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