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滑冰好手楊揚今年收穫甚豐,在冬季奧運會拿了兩面金牌,為中國作出「零的突破」,成為國家英雄。不過,回看18年的滑冰生涯,面對條件不足、訓練之苦、喪父之痛,她仍能捱出頭來,全因倔強的性格,和「不怕輸給對手,最怕輸給自己」的性格。
記者:馮淑玲 攝影:林栢鈞
姓名:楊揚(YangYang)
身高:165cm
體重:60kg(約132磅)
出生:1975年8月24日
祖籍:黑龍江省
家庭:母親及一妹
興趣:玩電腦、學英語
受訓經歷:
8歲 開始接受嚴格滑冰訓練
10歲 父親將她送到滑冰隊受訓
13歲 進入哈爾濱省體育學校受訓
20歲 進入國家隊
22歲 成為中國短道速滑第一女選手
26歲 連續7屆奪得世界冠軍
零的突破
楊揚應GigaSports邀請來港,到金鐘太古廣場的旗艦店主持開幕,由下飛機開始便不斷受傳媒追訪有關她今年二月在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中,個人拿取兩面短道速滑金牌、為中國作出「零的突破」的感想。回想這次奪「金」,她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大起大跌。「我先在1500米(短道速滑)比賽輸了,輸的不是體力而是心態,對拿金牌的願望太強烈,壓力太大,認為自己能力很強,但結果失敗了。當時我還打電話給母親,說我太緊張了,不會滑了,她勸我已拿了那麼多冠軍,當這次只是經歷吧,其他隊友也開導我,心情總算調整過來,人清醒了,知道該踏踏實實地比賽,結果卻拿了金牌,衝刺時覺得就是這樣簡單。」
但相比於以往兩次奧運會,就不算簡單了。在選拔94年冬季奧運會選手期間,楊揚因父親車禍去世,加上訓練過度,結果其他隊友全部入圍,惟獨她未能躋身國家隊,此事讓她很不高興,回家後不讓任何人再提起「奧運」二字。
直至98年,她成功入選國家隊,但比賽時,在1000米短道速滑,因裁判的決定,失去一面本已拿到手的金牌,而另外兩項單項亦同告失敗。
「雖然,比賽前已打算之後退休念書,但回國後覺得很遺憾,不斷問自己,是否真的想退,說真的自己仍放不下,覺得還有提高能力的地方,最後決定留下來。」
這一決定,奠定她有機會參加今年的冬季奧運會。
「其實,我的性格很倔強,任何事情未發揮到盡,我都要繼續下去。而且,我不怕輸給對手,不怕比賽失敗,最怕輸給自己,這麼多年來我都覺得是這樣,所以每場比賽,我都讓自己完全豁出去。」
強的遺傳
從小楊揚就很倔強,八歲學滑冰時,她的母親反對,認為她該讀多點書,日後好上大學,但她卻堅持每天放學後仍要滑冰。
「當時我家和學校之間就有一個滑冰的地方,父母都要上班,所以我放學後,就先去滑一個小時,回家才做功課,我功課沒受影響,所以滑了半個月,父母都不知道。」
可是,初學滑冰,總會弄傷手腳,有天,母親回家看到她躲着洗腳,好奇下發現她瞞着自己去滑冰,還弄到腳也磨出血來。
「我媽很生氣,問我去哪,我沒撒謊,說我去滑冰,當時我不是任性或不聽話,只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又能做好,功課又沒耽誤,那我想做,為何不給我去做。」
她的倔強性格來自母親的遺傳。楊揚母親在楊揚尚年幼的時候,便要出外工作、料理家務,還要照顧她和她的妹妹。到楊揚18歲時,父親車禍去世,母親更要獨力養活一家三口。
「她為了賺錢養家,甚麼工作都嘗試過,開照相館、在巴士賣票、做生意等。因家裏沒錢,常被房東迫遷,曾搬家十多次,每次搬家,母親都哭。但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母親都能熬過去,很多普通女人可能很快就崩潰,受不了。媽媽對我和妹妹,也許不會教功課和講人生道理,但我們學到她的性格和堅強。對我們來說,堅強、倔強、努力是應該的。」
楊揚學滑冰的條件很差,滑冰場都在戶外,甚至在結冰的河上滑,冬天天氣特別冷,耳朵都凍得脫皮,手腳亦凍壞。即使到學校學滑冰,設備亦很簡陋,體育館內甚麼都沒有,冰場長了草,內裏只有一盞燈,照着教練,但她們滑冰時就漆黑一片。而學生八人一間房,上下格床,床邊有扶手,可以通電,有兩名學生握着玩盪鞦韆,豈料通了電,結果受傷被送入院。
雖然條件差,但楊揚不覺艱苦。
「小時候不覺得怎樣,大家一樣的條件,沒看過外面,不知外面世界如何,小孩子只要能夠滑冰,一起玩一起瘋,享受滑冰的快樂,就足夠了,甚麼世界盃、奧運會距離好遠,根本不會想。」
長大後,無憂無慮的日子不再,反而為了拿取金牌,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訓練,甚至受傷也要練。
楊揚眼紅紅地說:「現時訓練最苦,全要靠自己,訓練時有太多痛苦的回憶,想發洩,就哭,有想過放棄,不止一次,但每次真正面對時,就放不下。」去年,她有部份筋腱斷裂,三天不能訓練,要到醫院打針、做物理治療。回來後,第一場訓練課,要滑四圈3000米,滑到第二圈,她就不成,教練便罰她多滑十二圈。「結果一個上午我滑了十三圈,回到房間後覺得很委屈,邊哭邊說不要學,但教練一來敲門,我又跑去練習。」
楊揚如此拚命,是想報答父親對她的期望。她的父親是名警察,當初楊揚學滑冰時,只有父親支持她,認為體育能鍛煉女兒的人格、身體和意念,還鼓勵她進入省內的體育學校,認為可以增廣見聞,是個大好機會。
「我記得我學滑冰後,拿了第一個全國冠軍,父親特別的驕傲,還跟別人說,對我的期望很高,所以一直我都希望可實現他的願望,拿到奧運金牌。93年,他車禍去世,我不斷練習,希望做到,但反而訓練過度,失去入圍資格,還進入兩年的低潮期,到95年才恢復過來。」她今年終能實現父親的夢想,至於未來,她會繼續女兼父職,照顧母親和妹妹,讓父親仍以她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