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重獲自由,臭名昭彰的軍政府聲明提到,歡迎昂山素姬領導全國民主聯盟參政。
昂山素姬八八年時四十三歲,回國探望病重母親,此後便沒有離開過祖國。參政改變了她半生的命運,將一個牛津大學畢業生的前程孤注一擲,押在緬甸政治獨裁與民主搏鬥上的這個注碼,讓昂山素姬擔負整整十四年、無法自由活動的家居軟禁代價。昂山素姬「輸」得最痛的,莫過於九九年,身罹癌疾的丈夫遠赴緬甸求見妻子,軍政府拒絕讓他入境,但不斷游說昂山素姬赴英會夫。素姬自忖若然動身,軍政府絕不容許她回國,惟有堅拒離開。丈夫最後在兩個多年沒見母親一面的兒子懷中去世,家庭團聚的遺願,始終未圓。
從仰光大學林蔭道的兩層高寓所走出過去十九個月軟禁陰影的昂山素姬,那張依然滿是雕塑菱角的臉,在五月白燦燦的大太陽映照下,有點不支的憔悴。歡呼的群眾強擁她一吻,那是一位首都女支持者。素姬怪怪的笑了,擠在老中青組成的歡迎人海中的身軀搖搖晃晃的,那瘦得幾乎難以紗麗緊緊裹起來的胳膊腰肢,讓電視新聞觀眾一剎間,有趕上前去,出力扶她一把的衝動。
去年底我遊緬甸時心理掙扎,覺得背棄了一直向國際社會要求杯葛軍政府的素姬,所以視行程最後一天的腹絞痛是我應得的報應。今天素姬自由了,我誠意向朋友推薦害我清腸的緬甸街邊檔喇喳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