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布預算案時,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說估計今年公務員將減薪4.75%,但昨日根據薪酬機制的調查,公務員減薪的幅度大大縮小。
是政府讓步?是梁錦松扮「狼來了」?實際上,原因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結果會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公務員減些微的薪酬不會影響生活素質,過去幾年香港通縮,公務員的生活都過得比以前好。另一方面,公務員減薪幅度雖然小,但對庫房的實際影響不會太大,因為高薪的公務員仍然得減4.42%的薪酬,比較接近財政司司長的預測。高薪者的4.42%比低薪者的10%、20%還多。
公務員減薪比預期低,有刺激消費的作用,目前大學教職員薪酬仍然與公務員掛鈎,昨日報章報道了這個消息後,同事們都很高興。
我一向反對公務員在經濟不景時減薪,這只會火上加油,使已經疲弱的消費更進一步萎縮。公務員有鐵飯碗的保證,是經濟不景氣時唯一的消費中堅人物,他們受壓,這個消費市場就垮了。
香港商界很希望公務員大幅減薪,因為公務員大幅減薪之後,他們也可以進一步壓低發給僱員的薪酬。從香港的整體利益來看,這也是正確的願望,可以降低香港的工資成本,提高競爭力。
如何在兩個矛盾中取平衡?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將來經濟恢復活力,商界大幅加薪時,仍然凍結公務員薪酬,使到商界與公務員的薪酬距離拉近。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 曾淵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