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日公布的薪酬趨勢數字遠低於財政預算案的假設數字,粗略估計港府今年將要另找四十億元填補差額,亦令政府財政更加雪上加霜。有學者認為當局可削減基建及福利開支作彌補,有政黨亦擔心當局有加稅壓力。不過,亦有學者認為,在龐大財赤下,港府應該勇往直前,要公務員減薪幅度多於昨日公布的調查數字。
據悉,政府在面臨巨大財政赤字壓力下,被董建華暫時擱置的合法賭波建議,隨時會被舊事重提,或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根據政府發表的規管賭波合法化諮詢文件,本港每年非法賭波的注碼約為二百億元;外界有人估計,若賭波合法化,每年可為政府帶來六億元的收入。
財政預算案假設公務員減薪幅度達百分之四點七五,可為政府一年省回六十億元,但按薪常會調查大部份公務員減薪幅度均低於百分之一點六四,換句話說,節省的公帑將減少三分二,只有約二十多億元,與政府估計的六十億元相差了四十億元。
政府可以如何填補這四十多億元的差額?翻查資料,四十億元相等於:
(一)政府六個月差餉收入;(二)多賣四幅西九龍地王;(三)一個半月的財政儲備所得投資回報;(四)邊境建設稅四年的收益;(五)十分之一利得稅(○二至○三年度);(六)一成一的薪俸稅、個人入息稅和物業稅(○二至○三年度)。
科大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稱,若當局採納薪常會減薪建議,當局可省回薪酬開支將較財政預算案假設大大減少。
他又表示當局須開源節流作彌補,包括暫停非必要的基建開支,以及藉通縮削減綜援金額等福利開支,達致預算節省的款項,他說:「減得就減,政府支出冇乜嘢係唔可以減嘅。」他又指政府現時仍未正式接納建議:「所以公務員減番多啲薪都係一個解決辦法。」
不過,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曾淵滄認為,當局不應於經濟不景削減公共開支,加快經濟衰退,但增加稅收等開源措施亦會令市民百上加斤。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稱,當局面對龐大財政赤字,遲早面對加稅壓力,包括提高利得稅率及薪俸稅率、調低個人入息免稅額等,以填補「不足」;他認為社會現階段應展開有關討論,為當局有可能於下個財政年度提出加稅建議作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