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首4月投資收入93億

外匯基金首4月投資收入93億

【本報訊】過去一年投資市場大幅波動,令2001財政年度財政儲備從外滙基金的分帳金額,「埋單」後僅及庫務局原先估算的一半。

金管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01財政年度,財政儲備獲得的回報金額為61億元,但今年1月至4月的投資收入,則錄得93億元。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由於股市轉好,故5月份投資收入較4月更佳。至於今年度的表現,因市場瞬息萬變而難以預測。
任志剛披露,截至4月底外滙基金的港股組合總值774億元,扣除作長期投資的489億元(佔外滙基金組合5%),年內透過盈富基金持續發售機制減持的官股只剩下285億元,相信今年底前可悉數出售,標誌着98年政府入市干預市場的富爭論性「篇章」,將告一段落。鑑於之前市況疲弱,今年第二季盈富僅售出60億元官股,較以往每季120億元少。

累計盈餘增加39億
被問及待官股售罄後,外滙基金投資公司會否結束?任氏回應,該公司仍有存在必要,但角色上可能轉變為側重管理,具體安排屆時會檢討。他認為,金管局既為監管者,又擔任上市公司股東,若由該局兼管港股組合,面對如有關公司供股時須由外滙基金作出投票決定時,易構成潛在利益衝突。
去年4月,庫務局將財政儲備從外滙基金分帳的回報預算,由原來的355億元降至125億元,財政司司長在今年度預算案中,估計分帳額達126.4億元。

負資產按揭風險高
金管局資料顯示,去年第2、3及4季,分帳額共77億元,而今年首季財政儲備則要回吐16億元予外滙基金,若按年曆(即12月作年結)計,首4個月財政儲備分帳為32億元,外滙基金累計盈餘增加39億元。
任志剛表示,若財政司司長希望財政儲備的回報不會出現太大波動,可考慮其他分帳方式,如按平均數計算的回報率,但最終安排由司長決定,迄今該局與司長並無涉及有關課題的討論。
今年初,他出席立法會時曾指出,本港貨幣面對5方面滙聚的風險,但他昨日認為現時風險情況已較年初減低,反而刻下銀行體系面對的主要風險,是在信用卡壞帳及負資產按揭。
另外,金管局購置新辦公室的支出是分期付款,他表示,15%首期的5.58億元支出,已在去年年報中反映,根據買賣協議,以後每季平均支付樓價的5%,有關支出也會陸續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