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誰不會寫?這個字最夠意思的是,原來共有四十多種寫法。由其中一些寫法,正可見中國歷史的演變。
據說「國」字外面那個框框,原是「國」的古字。「或」字亦本解作邦,也就是國的意思。「戈」是干戈,「口」是人口,「一」是土地。用干戈守護人口和土地,三字合而為一成「或」,不正是「國」麼?可到了武則天的時代,這個女王帝卻把「國」字亂改一通。先是有人說,裏面那個「或」即「惑」,有不穩不固之義,該以「武」鎮之。武則天便在「□」裏放個「武」。
又有人說,這不有點像武氏受困麼?她又把「國」再改,在裏面放個「 還是文字專家郭沫若聰明,把「王」字加上一點,成了個「玉」字,就把問題輕易解決。只是對億億萬萬的飢餓老百姓來說,我看「國」裏面放「米」,該比「玉」好得多。其實毛主席成了新中國的「王」帝,下巴有顆痣,「玉」不正好是他的形相?這樣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