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購昂貴醫療儀器<br>柏金遜病漢飽受摧殘

無力購昂貴醫療儀器
柏金遜病漢飽受摧殘

短短五年,柏金遜症已把四十九歲的吳榮釗由養妻活兒的一家之主,變成傷殘漢。當他正感絕望之際,醫生建議為其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恢復他的活動能力,然而一家四口生計只靠妻子維持,無法繳付近十六萬元購買電極儀器,他盼獲捐款早日能進行手術,脫離苦海。

「我成日問醫生有冇安樂死,因為我實在太過辛苦,一係就痛到死,一係就成個人僵硬晒唔郁得,做人做到咁,重有乜心機。」臉色蒼白的阿釗低聲地說。

僅靠藥物短暫活動
五年前的今日,阿釗做夢也想不到自己今日會變這般模樣。當時任職五金舖的他,常覺四肢疼痛,原本以為風濕骨痛,豈料檢查報告結果顯示他患了柏金遜症。患病初期藥物仍能控制身軀顫抖,惟病魔迅速蠶食他的身體機能,阿釗現時須靠柺杖走路,喪失了自我照顧能力。
「佢試過幾次喺屋企跌倒,又試過食食吓飯因為藥力過咗而突然僵硬,嘢都吞唔落,我都好驚佢一個人喺屋企會有意外,好大壓力。」吳太歎道,阿釗平日要趁藥物生效後的半小時才可自行沖涼、吃飯,時間一到便又「打回原形」,箇中痛苦,不足為外人道。
阿釗的主診醫生梁顯信表示,阿釗的病情已達到藥物無法控制的地步,四肢亦已出現不自主動作,顯示其病情十分嚴重。
阿釗的另一名主診醫生、中文大學腦外科主任潘偉生教授認為,阿釗需要盡快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利用植入腦內的兩條電極產生的電流控制顫抖,同時亦可減緩惡化速度。病人需要自行負擔購買儀器的費用,一部需費七萬多元,由於阿釗病情嚴重,腦部兩邊均需植入電極,費用合共十五萬八千多元,然而能成功申請資助的個案甚少。

醫管局:自行購買
「𠵱家只係靠我做醫院雜工嘅入息維持屋企開支,邊有可能大拿拿攞十幾萬出嚟呢?」育有一對十歲及十九歲子女的吳太哽咽着說。
醫院管理局發言人回覆本報﹕在面對以有限公共資源滿足無限服務要求的情況下,醫管局基於善用有限資源的原則,現時有一些醫療物品需要病人自行購買,有經濟困難人士可聯絡社工尋求協助。捐款編號:C0543

電擊病灶 控制顫抖
潘偉生教授解釋,深部腦刺激手術於八七年由法國醫學界研發,並於九七年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引進本港。
手術原理是將一個一點二毫米的電極放在丘腦下,另一端連接藏在胸口內的調節器,病人可以隨意開關,利用微型電流刺激病灶,控制顫抖情況。迄今共有十多名本地病人接受手術,活動能力平均提升五成以上,其中更有六成至九成病人停止顫抖,藥物份量亦可減少三分一。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