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相聚最開心 僅三成愛家庭樂<br>港青年快樂取向與別不同

與友相聚最開心 僅三成愛家庭樂
港青年快樂取向與別不同

【本報訊】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青少年對自己感到滿意的比率偏低,在東亞及太平洋十七個地區中,排在第十六位;對老人家及權威人士的尊敬程度亦同樣排名尾二。雖然大多數青少年仍認為與父母的關係良好,但以「很好」來形容該關係的比例,卻比鄰近地區為低,排在尾二、尾三位置。從事家長教育的學者指出,這反映青少年自我形象低落,同時權威典範的失落,值得香港社會反思。 記者:譚秀嫺、陳倩雯、倪清江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去年完成的一項調查,訪問了十七個國家及地方共一萬名九至十七歲的兒童及青少年,香港共有三百人受訪。聯合國將由明日起,在美國紐約召開一連三日的兒童問題特別會議,這是聯合國大會有史以來第一次討論世界兒童及青少年問題的會議。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只有三成二青少年表示整體滿意自己,比率較新加坡、中國和澳門等都低,在十七個地方中排尾二,僅高於南韓;幸而,本港只有一成二青少年認為自己無可值得驕傲,較整體的一成六略低。

家庭聯繫遜色
在家庭聯繫方面,本港青少年似乎亦較其他地方遜色。亞太區其他青年,最多人認為與家人一起便快樂;但香港相反,五成四青年認為與朋友一起才快樂,三成半人會因為成績好而快樂,只有三成認為與家人一起覺得快樂。
區內十七個地方,全部逾九成青年認為與母親關係好;與父親關係則較差。本港僅八成一青少年認為與父親關係好,區內排名尾二。至於以「很好」來形容與母親、父親關係的比率,也分別排在尾二或尾三。

忽略情感溝通
亞太區青少年最欣賞的人首推為母親,佔兩成一;其次為父親,佔一成九;再次則為歌星?音樂組合及朋友?鄰居,各佔百分之八。可是,香港最多人選的是「沒有」,佔兩成,選父親或母親的合共僅兩成八,在區內排第十五,即尾三。
臻善家長教育資源中心總監陳呂令意認為,調查結果反映本港青少年的自我形象較低,其中一個原因是社會及父母均過份着重學校成績,「返屋企一扭鎖匙就問仔女做晒功課未,傾偈又問讀書,放假又去上特別課程。」忽略了與子女情感上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