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物素描:<br>王維基拒絕逃避壓力

財經人物素描:
王維基拒絕逃避壓力

本港經濟未見起色,企業裁員之聲此起彼落,家庭糾紛增加,不少人更不堪壓力自殺。城市電訊(1137)主席王維基認為,香港人要學習面對壓力,不要逃避在壓力下成長。
「一個7歲嘅細路仔,若果承受唔到讀書壓力自殺,雖然好可惜,但若果咁少嘅挫折都承受唔到,日後點面對生命的考驗……你17歲可能會考試『肥佬』;27歲可能被炒;37歲或出現家庭糾紛;47歲可能破產。」他認為港人不應害怕壓力,應從挫折、失敗中吸取經驗,繼續壯茁成長。
最近,他在公司推行新政策,員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變換工作崗位、學習新的工作,以及承擔更大責任。不過,此舉引來員工極大不滿,認為管理層於目前經濟環境下引入新制度,無形中增加了工作負擔。

安於逸樂羅馬亡國
王維基解釋:「綜觀過往歷史,中古時代的羅馬帝國、近代歐洲諸國的發展,以至二次大戰後日本工業發展由盛轉衰,歸根究柢,便是欠缺危機感,安於逸樂。」他更進一步指出,美國近百年的興旺,也是因政府不斷向國民灌輸危機意識,所以今日城市電訊作出的種種轉變,只希望同事維持危機感。
王氏於92年在港成立城市電訊,當時只有18名職員,其後生意愈做愈大,到員工增至46人時,他已覺得員工生產力需不斷檢討,不可安於現狀。97年底公司上市,員工人數已多達800人,現時更逾1200人。為改善公司架構,令其更組織化,最近向地鐵「挖角」,聘請了一名管理層人員,專責新設立的組織發展部門。
他稱:「以前間公司幾百人,個個都識,如兄弟班;𠵱家公司幾千人,跟本識唔晒……人愈多,風險愈大,現時每月資本投資已達2000萬……一定要計數。」王維基承認,落實問責制度後,給中、高層員工好大壓力、令他們好辛苦。

不斷轉型適應轉變
近期,一位網絡營運部職員被炒,因其負責的長途電話客戶,「三千蚊creditline(信貸額),打爆咗萬幾蚊都無停佢個戶口,其間又無作出滙報或解釋,所以炒咗。」
王維基承認,有關改革確引起同事不滿,他們多數不理解。「可能自己表達得唔好,但問心嗰句,我真係為佢地好。IDD業務已賺咗十年錢,試問有邊一行能賺二十年、三十年?所以一定要裝備自己,不斷轉型以適應轉變,若一個人同一份工做咗二十年、三十年,對本身發展唔係幾好。」
記者:黃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