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結束了為期一周的美國之行。就表現來說,只能說他中規中矩,他態度溫和有禮,但並沒有一點點稍許大膽的、予人印象較深的言談。倒是美國方面這次給胡錦濤的待遇,卻是非比尋常的高規格安排,除了沒有白宮禮炮迎賓儀式、國宴款待,沒有被招待下榻於布萊爾賓館之外,所獲禮遇已與國家元首相同了。
美國給胡錦濤的禮遇,當然不是由於胡是國家副主席。過去別說國家副主席,縱使是國家主席李先念、楊尚昆訪美,也沒有受到過如此的重視。美國給胡如此高規格禮遇的原因,是美國政界與媒體,都認定胡會是下一任的中共「領導核心」,一般認為他今秋在中共「十六大」就會接任總書記,而明年就會接任國家主席。民主國家的未來領導人,都要經過選舉才能確定,但中國這種毋須選舉而由上一個「領導核心」指定接班人的制度,美國居然也予以接受及承認,也算是美國人的務實。不過,胡錦濤的接班,是由鄧小平指定的隔代接班,那就更妙不可言了。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有人認為胡錦濤很可能是中國未來的普京,但更多專家,則認為胡可能是戈爾巴喬夫。八十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以蘇共第二號人物身份訪美(當時蘇共中央總書記是契爾年科)。當年執政的美國列根總統以元首規格接待戈氏,美國多個部門的負責人會見戈氏,與戈氏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
後來美國有分析指出,戈氏由於受到美國的厚待,致使他掌權後採取了親西方路線,最終導致蘇聯瓦解。故此美國這次高規格接待胡錦濤,有人估計是故技重施,想用對付戈氏的辦法來對付他們認為是中國的戈爾巴喬夫的胡錦濤。
對美國這種想法,筆者只能說是美麗的誤會。
首先,胡錦濤是不是如戈爾巴喬夫那樣是有改革思維的改革派,尚未可知。胡的最為人知的表現,一是一九八九年三月五日,以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身份下令軍警鎮壓西藏的群眾運動,二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胡是最早表態支持中央鎮壓的三位省級領導人之一。這兩件事都顯示他至少對「保權」看得比改革重要。
其次,今秋「十六大」,江澤民是否讓出總書記的位置也尚未可知。但幾乎已肯定的是,江即使讓出總書記之位,他也仍然保留軍委主席的位子,實行垂簾聽政。也就是說,胡在「十六大」之後,仍未能完全接班。
其三,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政治文化與前蘇聯不同。蘇聯儘管也是實行一黨專政,但只要誰當上總書記,誰就掌握了實權。因此赫魯曉夫、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當上總書記,都可以不顧元老而能掌握實權獨斷獨行,但中國的政治文化則有元老政治的傳統,因此胡耀邦、趙紫陽當上總書記都無最高實權。胡錦濤當上總書記相信在三、五年內也不會成為掌最高權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