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北京之宣傳活動做得很成功,前後見了很多很多的資深寫作人、報館名記者、電視訪問和多本雜誌的編輯。
這些,都是浙江出版社羅俞君的人脈關係和奔跑的成果。
很有趣的一次訪問是上了「新浪網」和網友直接交談。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內,無數的問題湧進,由文化頻道的編輯薛嵐選出,她一問我一答,幾位熟手即刻打出文字,配有影像及音聲附件的人也能看和聽直播。
新浪網擁有大批的網友,是近來最熱門的網站,因為容量大,搶去不少yahoo和hotmail客人,連我的助手徐燕華在香港也改用了新浪網,網址是www.sina.com.cn。
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新燕莎集團和北京大學都任職的徐城北先生和我同年,大家又是老饕,談起來特別投機,他對京劇研究甚深,問他甚麼都知道,簡直是本活字典。
徐城北先生對我帶旅行團的主意很感興趣,他說可以組一個有關京戲的,參觀名演員遺址,看作品、談典故等等。我說絕對行得通。他送給我的一本著作雖是談吃,但與京劇有關的文章也多,相信喜歡京戲的人跟他的旅行團,一定聽得津津有味。
見傳媒之前,我已經請羅俞君將我寫的那些訪問自己的文章交給大家。對我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問起來的東西也不會重複,所以做得一點也不悶。
中央電視台的「人物」節目中要做我一個專集,從製片人和導演的問題,可以看得出對方很有知識和見地,吳琦這位年輕人,是可以信任和交往的。
幾天下來,羅俞君一直怕我累,我們做電影時的宣傳更辛苦,比起來不算甚麼。但為了不讓他覺得我在硬頂,裝出有點疲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