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飲食業二十多年的黃波,現在是廣州一間港資海鮮酒家的副總經理。他在廣州出生,未夠一歲移居香港,一九八七年舉家移民新加坡,九年後回流,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在出生地廣州大展拳腳,而且「住落就唔捨得走」。 北上雜誌組
黃波移居香港後從未返過大陸,但移民回流返港後不久,就轉赴廣州從事飲食業老本行,一晃就六年。對於香港、新加坡和廣州這三個華人社會的生活,黃波自有其一番見解。「就目前而言,講搵食,廣州最適中;論生活,新加坡最好;至於自由度和享受,自然離不開香港。」
現時在廣州工作的黃波,過去半年,只是返過兩次香港。他解釋說,廣州的生活壓力較香港小,令他「唔願意返香港」。其實不少在廣州工作的香港人也有黃波的同感,他們對廣州的生活讚不絕口。愛上廣州生活的共同理由包括,廣州住得好、食得好、同聲同氣、消費低,壓力又沒有香港那麼大。
黃波認為內地消費低,但生活質素卻不減,是令他減少返港的原因。黃波用一千五百元在廣州租住的單位,兩房一廳,環境清幽。每天的士上下班,車資才三十多元。
由於職業關係,他需要周圍試菜,在廣州消夜試菜,食鮑參翅肚所費有限,但在香港要試菜,「冇二、三千蚊都食唔到好嘢。」
現在是打工仔的黃波,也曾兩度嘗過做老闆的滋味。「我初到新加坡在酒樓打工,後來見好景就加入投資,但幾個月後,新加坡引入消費稅,結果,到新加坡的亞洲各國遊客大減,生意大受打擊。」
苦撐了三年,黃波終於提出退股。雖然黃波體會到安安份份打工,日子可以過得蠻不錯,但拿着退股得來的錢回港的黃波,還是馬上轉戰廣州市郊新塘,與人在當地合夥投資開食肆。不過,六年前的新塘仍是較為荒蕪之地,短短一年,黃波又鎩羽而歸,但這次失敗也令他吸取不少教訓和經驗,成為他日後在廣州搵食的借鑑。
在廣州生活了六年,遙望香港,黃波察覺到港穗兩地有此消彼長的勢態。
他說:「稍有奮鬥心的人已經外流,(香港)買不到他們的歸屬感。他們覺得再不返大陸,留在香港永遠無機會發展。香港只有收縮無擴展,廣州就不同,這幾年正在起飛。」
‧廣州出生
‧已婚,一子一女
‧經歷
1987年移民新加坡
1996年回流香港,前赴廣州投身飲食業。前後從事飲食業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