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香港競爭力確堪憂

財圈短談:香港競爭力確堪憂

金鐘添馬艦空地終於落實用來興建新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此舉對早已供應過剩的中區甲級寫字樓市道應有幫助,但由最初提出有關方案至今,却已過了接近4年時間。
對這個耗資64億元,創造5千個就業職位的計劃,雖也引來一些諸如鋪張、浪費和製造「大政府」的異議,但在地產市道欠佳之下,與其將這一「地王」長期空置,政府又要承擔舊總部的昂貴維修費用,以及計入在中環額外租用辦公室等開支,興建新總部不失為一個較好的出路。
特區政府做事畏首畏尾、動輒得咎,除了怪本地傳媒和市民慣性地批評之外,其實更要怪港府本身處事不當。像內地遊客來購物都被無良店舖創造「勞斯丹頓」的新「名牌」騙財,雖說是個別公司不良行為,但經營手法却是同政府鼓勵旅遊發展對着幹,破壞本港「購物天堂」的美譽,而且類似事件也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政府是否應該加強立法,對騙徒加上懲罰性的刑期和罰款,從而制止這類危害本港整體利益的行為呢?

旅遊入境要預約?
五一勞動節當日落馬洲口岸的大混亂,也是對政府提倡旅遊業救港的一大反諷。大量內地旅行團滯留邊境,折騰了大半天才能進入香港,對遊客來說,最掃興的事莫過於此。據政府說是因為口岸設施有限,不足以容納大量的旅遊車和乘客過關,而當日很多旅行團也沒有「預約」要來港。這些分明是藉口,我們幾時聽說過去夏威夷的旅行團是需要預約入境的?在假期傳媒早已大肆報道有內地旅客大量湧港,入境處未有作出相應的應變措施,當然不能再以不知為藉口!長遠一點看,港人進入內地度假,以及內地旅客來港都出現長線上升的趨勢,但本港的出入境設施卻長期不足,設計上甚至落後於深圳,追本溯源,恐怕是特區官員仍未調整過去殖民地政府的心態,根本不重視中港兩地交流愈來愈密切的客觀形勢,才有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希望賺內地客的錢,另一方面又有意無意地「趕客」,難怪香港的吸引力會減退。
公僕有此差劣表現,也難怪財爺膽敢挾民意來要求公務員全體減薪了。不過,即使減薪成事,掃雷工作一點也不容易,尤其不屬於公務員體系的公營機構仍可繼續做其獨立王國,像九鐵管理層仍能「逆市」加薪,金管局任總雖已宣稱主動減人工,但其去年實際薪酬並未減少,而職員用少了鉛筆、信封都列入年報成為「政績」,又豈能服眾?至於平均月薪高達8萬大元的平機會,果然比外界更平等,其屬下一文員竟可自定每日只貼40個郵票的工作「上限」,如果當日要寄出第41封信,就不要勞煩她大小姐了……看來國際評級機構說香港的競爭力減退,並非無的放矢。
姚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