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將一鳴驚人?

胡錦濤將一鳴驚人?

胡錦濤究竟是怎樣一個人?隨着中共十六大將在今秋召開,胡出任中央總書記似已成定局,人們對這位中共第四代領導核心的興趣愈來愈高。由於他在被鄧小平指定為隔代的接班人(按:鄧這種做法在中共歷史上無先例,令人聯想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終前被蜀後主劉禪派去的使臣問由何人接班。諸葛亮先提蔣琬,使臣再問蔣琬之後,諸葛答費褘。使臣復問費褘之後,諸葛未答就告別人世。這可能是指定隔代接班人的原始)以後一直深藏不露,因此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媒體紛紛加以推測和評說,一時成為熱門人物。

推測也好,評說也好,大體上可分為看好和不看好兩大派。看好的一派認為胡錦濤具自由派傾向,將成為中共史上另一個胡耀邦,一旦接班掌握實權,極有可能重新開始被六.四事件中斷了的民主化政治改革。
不看好的一派則認為他一向謹小慎微,明哲保身,即使能安渡險關,僥倖接班很可能仍是一個「櫥窗式的改革者」,也就是稍具自由派傾向,但不會踰越某種框框的改革派,「他掌權後若能讓中國維持現狀已屬難能可貴」。(《時代》雜誌)

未必是「櫥窗式改革」
筆者由此想到中國古代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這一故事以及由此產生的成語,凡對中國文化不太陌生的大都耳熟能詳。
《韓非子,喻老篇》中有一段故事說:楚莊王執政三年,既未發布政令也不理政事,有一次右司馬在一旁侍坐暗示楚莊王說:「有一隻鳥落在南面土丘上三年,沒拍一下翅膀,不飛也不叫,默默無聲。這是為甚麼?」楚莊王說:「三年不拍一下翅膀是為了使它長得更大,不飛不叫是要觀察百姓的態度,雖然一次都沒飛過,但一旦飛起來必定一飛沖天;一旦叫起來必定一鳴驚人。」又過了半年莊王才親理政事,廢除十件,舉辦九件,誅殺了五個大臣,起用了六個儒士,國家大治,甚至稱霸天下,楚莊王不過早暴露其意圖,以致以小害大,才能成就大業,所以老子說:「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由此可知,斷言胡錦濤只是「櫥窗式改革者」是否結論下得太早了?
同樣的實例還可舉出一些,例如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蔣經國總統下面當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和副總統時非常謙恭謹慎,見蔣經國時畢恭畢敬,坐椅子只坐到三分之一的位置,但在登上國民黨主席和台灣總統寶座,大權在握以後,「一闊臉就變」,與前判若二人。
又如蘇共領袖赫魯曉夫在斯大林在世時也是「夾住尾巴做人」,在公開場合曾高呼斯大林是「偉大的,敬愛的父親」。為了向他獻媚,不惜多次蹲下胖身子大跳烏克蘭舞,斯大林於1953年過世的三年以後,他才反戈一擊,在蘇共二十大做秘密報告,揭露斯大林罪行,舉世為之震驚。

靜待民主政治改革
不久前,筆者忘了在哪裏看到一個傳說,不知是真是假,在蘇共二十大以後的一次集會上,有人遞上一張紙條給主持會議的赫魯曉夫,指摘他不該在斯大林時期做幫兇,直到現在才站出來揭發其罪行。赫魯曉夫在會上公開讀了這張字條並發問說這張字條是哪位寫的,請站出來,連問數聲一直無人回答,會場上一片寂靜。這時赫魯曉夫說:我當時的處境恰恰同你們各位今天的情形完全一樣!
這個傳聞不管是真是假,總之會給我們一點啟示,如不了解一個國家的國情,往往會對該國的人和事做出錯誤的判斷。當然,胡錦濤在接班成功並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後能否如人們的期望那樣堅決果敢地重新啟動當前中國最迫切需要的民主化政治改革,我們還得拭目以待。
中國法律學者 于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