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保護主義 - 李怡

李怡專欄:保護主義 - 李怡

口頭上,經濟學者、政治人物以至一般人民,都贊成自由貿易;然而,當自由貿易威脅到本地人的就業時,許多國家都祭起保護主義。口頭上,世界上大多數政治人物都不反對全球化,然而當全球化削弱了一些國家的競爭力和造成一些國家的高失業率時,反全球化的示威也就此伏彼起。民粹右派如法國的勒龐,也以反移民的保守政策而擊敗社會黨的若斯潘,得以進入第二輪投票。
最擁護自由貿易的美國,為了應付美國鋼鐵業不斷破產的難題,三月時提出以百分之三十的關稅來保護美國的鋼鐵業。為此,美國與日本、中國都掀起了貿易糾紛。這次胡錦濤訪美,也有可能會在討論台灣問題、反恐怖主義之餘,接觸到美國提高鋼鐵進口關稅的事。
比較一下,不同國家生產一噸鋼鐵的平均成本,美國比所有國家都高得多,原因不在於美國工廠設備或工人效率,而在於美國的傳統鋼鐵業,往往要負擔比正式員工多七倍的退休員工的養老金和醫療費用。把這些福利開支打進鋼鐵成本之中,任何鋼鐵業者都無法生產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因此,過去幾年,美國已有超過三十家鋼鐵工廠(包括幾家大廠)宣告破產了。

美國鋼鐵業儘管已不是美國勞工的大僱主,但少量的選票也是布殊需要爭取的,尤其今年是國會的中期選舉,而兩年後的二○○四年則是布殊要競選連任的時候。
布殊對鋼鐵進口提出百分之三十的保護性關稅,只是為期三年。因為永久性的關稅壁壘違背世貿的規範。而且三年後布殊已過了競選連任之期,他不再需要鋼鐵工人的選票了。但三年保護主義的關稅,並不能解決鋼鐵業的根本問題,而且使那些需要使用鋼鐵的產業陷入高成本的競爭弱勢,因為它們的外國競爭者購買鋼鐵的價格比它們低。
保護主義絕不是發展經濟的好辦法,它只是面臨困難與險惡時用來應急的措施。在自由貿易與全球化的大趨勢之中,保護主義與民粹右派,會是各地不時湧起的逆流。因為自由貿易與全球化的大趨勢,一方面會帶來全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一定會在世界各地產生一些衝擊,帶來部份行業的失業率上升,部份產品失去競爭力,新移民會搶去原居民的飯碗等等,連最大力支持自由貿易的美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