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過渡期前,中方反對港台公司化,是主要的阻力來源,當時陰謀論地看,港英將港台公司化,會令特區政府失去自己的宣傳機器,難以有效管治。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許是事實,將香港電台的結構轉化成為類似英國BBC的公營機構,也許是新聞工作者的理想,但與中共視新聞工作為國家機器的一部份,事事必須以黨及政府的利益為先的習慣可謂格格不入,建議自然無疾而終。
英國人在過渡期漸漸給予了港台近乎完全獨立的自由。所謂編輯自主。其程度可能較私營的媒介更甚。十多年下來,這種自由度不單成為港台的習慣,亦成為香港人的習慣。港台為人民的利益服務多於為官方服務的形象,已深入民心,今天想再改變,談何容易?
除非董伯想在港台的高層進行大裁員及大換血,以打破飯碗的壓力迫使港台上下投降。這是極為困難的事,因為港台員工皆公務員,與其他十七萬人一樣有鐵飯碗的保障。數年下來,董建華亦只是迫走了處長張敏儀而已。
其實,讓港台獨立,可能更符合董伯的利益。可謂一了百了,亦不必再聽那些左派老不死的煩話。要宣傳,政府其實有其他選擇,向兩間電視台購買時間可以,新開一條政府頻道也可以。時到今日,港台公司化可能是兩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