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一代女性為事業寧選擇遲婚,但假若她們希望生兒育女,可能需要重新調整計劃。美國及意大利科學家經研究後首次發現,女性的生育能力在二十七歲後開始逐年下降,較一般相信的三十歲以後早得多。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國家環境衞生研究所及意大利帕杜亞大學的研究員,就七百八十二對十九至三十九歲來自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及維羅納、瑞士盧加諾、比利時布魯塞爾及德國杜塞爾多夫七個歐洲城市的健康夫婦的受孕情況進行研究。
這些夫婦清楚記錄了性交的頻密程度,以及在女方月經周期中哪個時期進行。此舉使研究員分析有關數據時可顧及年長夫婦的性交密度較低的因素,令研究結果更具份量。
研究員的研究着眼點,是女性在每次月經周期中的受孕機會。結果發現,最年輕的研究組別(十九至二十六歲)受孕機會率最高,她們在「容易受孕期」(排卵前六日)的受孕機會高峯日子,即排卵前兩日跟同年紀組別的男士性交,有五成機會成孕;年紀較大組別的機會率則相對減低(見附表)。
女性受孕機會也跟男伴的年齡有關。男士超過三十五歲,精子的活動能力開始減退,減低令女性成孕機會。領導這次研究的國家環境衞生研究所醫生鄧森指,四十歲男士的生育能力比三十五歲以前減低了四成。
鄧森強調,二十七歲以上的女性受孕機會只會逐漸下降,因此仍然可以生育,但需要多一點耐性。同樣定時擁有「不設防」性生活,二十八歲女子比二十三歲的可能需要多等一至兩個月才能成功懷孕。
研究結果又發現,雖然女性年紀愈大受孕機會愈小,但女性的「容易受孕期」不會隨着年齡增長縮短。
鄧森指出,研究結果提出的受孕機會率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還存在很多變數,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吸煙及性病都會影響成孕機會。
美國作家休伊特(SylviaAnnHewitt)最近推出一本名為《渴望有孩子》的新書。她訪問了很多事業非常成功的女性,當中四成九沒有子女,她們大都希望有孩子,但因為年紀大了未能如願。她呼籲女性,若希望生育就必須好好計劃一下生活,找個合適的伴侶在三十五歲前孕育下一代。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