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內地五一長假期的第一天,各地的外遊人數未如過往般迫爆景區和酒店。有內地旅遊研究專家認為,全國實行七天長假的做法非但不能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還會適得其反,旅遊設施於長假期時出現樽頸,假後則被閒置,並建議應採用外國的年假制度,讓民眾自由選擇放假時間。
全國假日辦在節日前夕發布的旅遊信息預報稱,「絕大部份主要旅遊城市和景區的住宿接待能力還很充足,各地旅行社的接待空間還很大」。今年的情況與往年景區和酒店爆滿的情況差距很大,顯示在經歷數年的黃金周旅遊熱之後,內地民眾今年外遊的熱情已下降。
中國國家旅遊局規劃專家、中國旅遊學院研究所前所長王興斌早前在一個研討會上,公開對七天長假制度提出質疑。他說:「目前實行的七天長假拉動旅遊內需,從長遠來看,不可取。」
王興斌說,旅遊黃金周制度實施以來,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假日經濟、休閒經濟的發展,刺激了文化旅遊、商業購物等多方面,初期階段效果是顯著,但其弊端也已顯露出來。
他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集中休假形成突擊性消費,每個黃金周都是交通擠塞、人滿為患,大小賓館爆滿,容易對環境、旅遊資源造成破壞,但黃金周過後,景區、酒店、商場等普遍蕭條,酒店、交通工具等旅遊設施大部份時間閒置。結果,旅遊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市民集中在同一時間出遊,因人數過多,也不能真正享受到悠閒假期。
王興斌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仿效外國、香港和台灣等地普遍採用的年假制度,讓市民自由安排放假出遊時間。
全國假日辦執行主任、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張希欽強調,主張取消黃金周的觀點誇大了黃金周出現的問題,將黃金周長假制度與年假制度對立起來也沒有必要。他透露,前五個黃金周旅遊人數總計達二億九千四百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一千一百九十四億元人民幣(約一千一百億港元)。
本報記者/《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