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面臨挑戰 港府須完善制度<br>中國30市競爭力香港第一

學者稱面臨挑戰 港府須完善制度
中國30市競爭力香港第一

【本報訊】雖然較早時兩項國際性的調查報告均將香港的競爭力排名調低,內地一間民營研究機構昨日卻發表研究報告,指香港是全國三十個大城市中最具競爭力的地方。本港學者指出,有關調查與此前的調查結果一致,反映香港的優勢目前依然存在,可是內地城市的競爭力在中國加入世貿的因素刺激下,必會日漸提升,香港若無法進一步改善本身的制度,日後便要面對挑戰。 記者:陳華雄

昨日公布的調查報告是由內地民間學術機構「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表的,根據其訂出的十個項目計算各城市的平均得分,這些項目包括政府管理、城市金融、基礎建設、產業及企業發展,以及市民素質等,然後定出名次;結果香港在九個項目的得分最高,只在文化競爭力方面,次於上海和北京。

須改善營商環境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表示,較早時的兩項調查,香港的名次雖較新加坡低,但均高於中國,因此今次的調查結果與上兩次由國際機構發表的調查一致。但他認為,由於今次的調查僅是反映目前香港的基礎建設及政府政策,較內地城市優勝這一客觀事實,並沒有前瞻性。他說,中國加入世貿,政府政策將更趨穩定,基建設施也會不斷改善,可以肯定的說,內地城市的競爭力將日漸加強。他認為港府要不斷改善香港的營商環境,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否則數年後,香港在類似調查的排名將有下跌的可能。
上周,英國財經雜誌《經濟學人》每年一度的調查,把香港營商環境排名降級,在亞洲區低於新加坡,在全球六十個國家中則將香港未來五年發展前景的排名,由過去五年的名列第五調低至未來五年的排名十一,也落後於新加坡,原因包括董建華引入問責制,令公務員士氣轉差和政治環境增添不明朗因素,以及香港整體勞動市場評分亦因教育及英語質素轉差而急跌。結果遭港府官員齊齊炮轟,指《經濟學人》的調查有欠公允。

四項標準作評估
上周六全球具權威的洛桑管理學院最新的「二○○二全球競爭力評估報告」亦指出,香港的競爭力排名再度下跌,由二○○一年全球第五位降至第九位,新加坡競爭力排名也下滑,由第二名跌至第六名。
洛桑學院評估競爭力的四項標準,分別為經濟表現、貿易效率、政府效率及基礎設施。由上述調查可見,香港在國際城市間的地位正下降,但在中國城市中仍然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