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有需要下調

人民幣匯率有需要下調

周八駿

先解釋何謂「宏觀經濟政策配合」?一般而言,是指政府如何搭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和滙率政策),來實現既定宏觀經濟目標。就中國內地的情形而言,在當前通貨緊縮背景下,確保不低於百分之七的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便是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為此,中國政府推行的宏觀經濟政策配合是「積極財政政策加上穩健的貨幣政策」,後者的內容是人民幣滙率和貨幣供應增長均保持穩定。

貨幣政策難積極
問題是,這樣的宏觀經濟政策配合遇到了強烈的挑戰,關鍵在於積極財政政策差不多走到了它的臨界點,而貨幣政策無法鬆動。不久前,中國財政部長公布了中國財政狀況,坦率承認以赤字財政為特徵的積極財政政策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他固然表示,可能要用幾年時間來使積極財政政策逐步淡出,但是明眼人不難看出,作為財政部長當眾如斯說,不啻是呼籲中央政府重新考慮宏觀經濟政策如何配合。
誰能代替積極財政政策刺激內需的重任?理論上,第一位考慮的應該是貨幣政策──以積極貨幣政策來搭配穩健的財政政策,猶如人的兩個肩膀輪流地挑起重擔。然而,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副行長,緊接着中國財政部長公開表態,人民幣滙率不能變,人民幣利率不會降,穩健的貨幣政策必須維持。
筆者多次指出,鑑於中國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難以根本解決,貨幣政策的確難以做到積極。所以,在中期,中國必須加快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的步伐,爭取在幾年後積極財政政策必須調整時,貨幣政策可以做到積極。
眼前的困難怎麼辦?朱總理在訪問埃及時回答香港記者的問題時說得明白,他不在乎經濟增長率是百之七還是更高,他關心的是中央政府能徵集多少稅收。為止,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領導人訪問來增加自埃及等發展中國家的進口,以彌補因進口稅率下降而造成的關稅收入減少。

允許有條件兌換
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的配合已到了形格勢禁的地步,必須尋求突破。我以為,人民幣滙率可以下調。當然,按照目前中國外貿有盈餘、資本項目也有盈餘、外滙儲備不斷增加條件,人民幣滙率若下調勢必引起國際社會反對。但若中國推進外滙管理體制改革,允許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有條件地可兌換,則人民幣滙率適當下調便是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