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然
葉劉淑儀的座駕在開完會後,去而復返,又故意行近是非之區,用常識一想就知不正常。警方在接到消息後半小時才到達,更加好笑,任何人打九九九,警員十分鐘便到,更何況局長被困?那裏還是軍機重地的立法會旁。怎會有勞幾位文弱議員跑出來救駕?
若然不等上半小時,等到終於有人踢花架車,整爛倒後鏡,葉局長單刀赴會的英雌氣概,如何可以突出?爭居權者的野蠻無理,粗暴與破壞公眾安寧的反面形象,又如何順利凸顯?
告訴大家,這只是表象,只是序幕,大規模遣返爭居權者行動,快會展開,葉局長只是披甲上陣,為往後的大行動造勢而已。當局以為甘浩望神父一走,群龍無首,這群人大分裂,是開始行動的好時機,這是機心算盡的表表之作。若非一天之後前線人員在遮打花園一時戲假情真,鎖錯了兩名記者,這次造勢行動應該十分完美的。
還不明白,筆者就用在網上討論區看到的兩個比喻,一位網民說:古有諸葛孔明「草船借箭」;今天有葉劉淑儀「寶馬借火」。火者,怒火也,一絕。另一位大談「欲擒故縱」的成語典故也十分傳神。政治學歷史之中,有所謂「國會縱火案」。希特拉藉口有人在國會放火,於是關閉了國會行獨裁。事後發現火是希特拉派人放的。民國時期又有一件叫「中山艦事件」,一九二五年國民黨的蔣介石派人炸沉軍艦,然後指是共產黨人所為,於是清黨捕人,大殺當時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
歷史循環,舊橋新用,六四暴亂、法輪功天安門自焚,都只是翻版之作。若問,難道葉劉局長不怕萬一其中有一兩人失控,拿起硬物襲擊她,令她真的受傷?又若然真的是成百人圍着她的車,一齊情緒失控,警員等半小時才到,她豈不十分危險?
奇就奇在這裏,這的確是常理,常理已經告訴我們警察不會半小時後才到,她亦不可能在這心情下可以看雜誌這樣鎮定。就是因為太戲劇才是不真確。有幾多人會激動,會有幾激動,可以估計,固然警員出現的時間遲早,可以控制自如;大家又焉知人群之中,沒有便衣探員混在其中,在必要時鳴槍示警,控制場面於千鈞一髮之間?
以為導演一場「大龍鳳」,然後強硬遣返這幾千人,就可以為事件了結,實在太天真,港人與大陸人有家庭關係者兩地分離,永遠是一個不解的社會難題,永遠困擾着這個社會,沒完沒了。
相對貴報那篇報道對李少民的傷害,李少民回罵貴報幾句,又算甚麼?大可以登出文章在後加括號說不同意他罵《明報》,說與事實不符便可以。筆者在新聞界的小圈子討論區內得閱全文,劉兄說《信報》處事慎重,沒有把罵《明報》的原話刊出,但這是慎重,是欠缺「吉士」,或是報報相衞,見仁見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