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成按揭的年代,置業人士要儲蓄相等於樓價三成的資金作首期,方可圓業主之夢。但近年為了刺激樓市,政府推出首次置業貸款計劃;發展商亦紛紛推出高達25%樓價的二按,令買樓的首期可以低至5%,甚至是零首期。此舉不但直接降低了置業的難度,同時亦令到置業者的年齡,趨向年輕化。
三成首期形同虛設,加上這兩三年來銀行經過逾十次減息,買樓人士供款負擔遽減,在在都令置業者的年齡趨向下,連帶市場上的細價樓需求亦大增。
經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盧燕玲表示:「今年第一季的研究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按揭貸款人數,佔了整體的3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當中6成人購置了樓價在200萬元以下的單位;而貸款額則由平均的165萬元,降至160萬元,反映置業人士偏重細價樓盤。」
年輕業主購置的物業,面積以500至600呎的一手物業,最受歡迎。盧燕玲說:「這主要是因為新樓盤優惠較多,且較為保值,因此成為年輕一族的置業首選。」然而,年輕業主在慶幸有能力買樓之餘,亦要考慮到將來可能出現的種種變數。
現階段失業率高企不下,加上不少市場人士預期加息期將至,年輕業主背負着過百萬的按揭貸款,難免令人憂慮。年輕人要懂得計算,供款比率最好不要計得太盡,否則一旦加息,又或是開始償還二按之後,便很容易超過收入4成的「安全指標」,令財壓大增。
盧燕玲指出,年輕業主的家庭收入,平均在2至4萬元,以貸款額200萬計算,供款額約1萬多元;加息1厘後,供款額便變成將近1.3萬元,以中位數3萬元計,便佔家庭收入的43%。
盧燕玲建議:「年輕業主在加息之時,不妨考慮以增加供款年期,或是選擇定額供款,來減輕因加息所造成的財壓。年齡是年輕業主的優勢,可以令供款年期彈性更大。」現時,樓宇按揭的年期多為20年,但在某些條件下,銀行亦會接受借款人延長至30年。
此外,即使年輕業主有能力購置較大的單位,在經濟低迷,前景不明朗之時,這類業主不妨先購買細一等的單位,到三數年後,才以「樓換樓」的方法,轉買較大的單位,預留多點流動資金應用,可以防止因為突發事故,如加息、失業等,造成的財壓。
盧燕玲直言:「有心置業的準業主,置業前緊記先計算供款額,以佔家庭收入的4成以下為佳,勿把預算定得太緊,減輕日後因加息,以及償還二按時,所要面對的財壓。」另外,亦要慎選還款方式,若果財務能力許可的話,最好還是趁現在低息,多還一點本金,有助減少日後的利息支出。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