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杜指跌穿10000點的心理關口,而納指更創出近半年的新低,在上周五之前納指已連跌7天,下挫約6%,但在同一時期,恒指卻只是回落了兩天,合共上升了約3%,以港股近兩星期的表現看,縱使不一定能完全擺脫美股的拖累,但至少也較美股為強。
恒指10日線已上升了約兩星期,指數更於上周升破3月份的前高位,創下近3個月的新高。主要成份股的15日線均先後回升,與大市升勢配合,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太古A(019)、新地(016)、長實(001)和中移動(941),在近兩星期跳升約1成或以上,並帶頭突破近3個月的前高位。
此外,不少外資大行不斷唱好港股,整體成交亦驟增至80-90億元,估計除了一些短暫的回吐外,目前的升勢應可維持一段時間,但假如美股再進一步下挫,則港股亦難望大升。
納指10日線回升了約一星期後,上周又再回落,移動平均線所發出的向好訊號再次出錯。
事實上,當納指10日線在前周回升時,主要科技股如微軟、英特爾、AOL及思科等的20日線一直在回落中,未能確認納指的轉勢訊號,這亦說明在使用移動平均線作為測市工具時,要比較主要成份股,特別是那些領導股的走勢,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用。
IBM、AOL及甲骨文均已跌穿911事件時所創下的低位,微軟和思科則回落至接近當時的低位,英特爾和戴爾則表現中性。由於這些科技股仍維持一浪低於一浪的跌勢,很大機會仍向下尋底,但值得留意的是,科技股這一跌浪已歷時近4個月,很可能已近尾聲,當納指重返其10日線水平,將會是轉強的第一個訊號。
(本欄逢周一刊出)
電郵:
投資組合:
梁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