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經濟增長恐怕是數字遊戲 - 盧峯

蘋論:經濟增長恐怕是數字遊戲 - 盧峯

要知道內部消費是任何發達經濟體的最重要動力,南韓能在近大半年的全球經濟低潮中一枝獨秀,靠的正是強勁的內部消費活動。

在經過超過一年的不斷下跌後,香港的整體出口情況終於有了改善,今年三月份的出口出現了輕微的增長;增長的數字雖然很溫和,但至少扭轉了輾轉下跌的勢頭。這種轉勢的表現不僅比大部份經濟預測來得早,也確認了本地經濟在今次的經濟循環中已見底,未來幾個月將會繼續隨着美國以及區內其他經濟體的復甦而穩步回升,擺脫歷時大半年的衰退。

港將繼續受惠
應該看到,香港整體出口回復增長,不算是太讓人意外的事,因為美國經濟復甦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第一季的增長更達到百分之五點八,比原來估計的百分之四點八還要高;未來幾季即使不能同樣達到百分之五點八這樣的高增長率,但至少不會出現「W」形的走勢。只要美國經濟恢復增長,各類定單自然回升,香港繼續因此而受惠是很正常的。
而除了出口提早恢復增長外,一些大企業如國泰航空也在上星期宣布準備擴充機隊及人手,以為航空業復甦做準備,也希望趁機會擴大市場佔有率。除此之外,本地地產發展商投資態度也比以前積極,這從勾地及賣地的踴躍情況已可見一斑。換言之,不僅出口情況已從谷底回升,企業的投資意欲也正在逐步改善中,這些都有利於令本地經濟回穩。
剩下來的是私人消費持續不振的問題,但這也是最棘手的問題。自從金融風暴以來,本地私人消費一直處於萎縮狀態,令香港處於前所未有的長期通縮中,到現時為止整個通縮期已超過四十個月,而且還沒有過去的迹象。這種消費信心持續不振的情況除了因為經濟調整速度太快、力度太猛外,特區政府連番政策失誤及差勁的管治質素更是重要的原因。

必須恢復信心
正因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領導及管理能力缺乏信心,令他們對前景包括經濟前景也欠缺信心;當市民對前景猶豫以至不安時,他們怎麼會願意大破慳囊、開懷消費呢?要知道內部消費是任何發達經濟體的最重要動力,南韓能在近大半年的全球經濟低潮中一枝獨秀,靠的正是強勁的內部消費活動;而美國能迅速克服衰退,靠的同樣是美國消費者的強大消費力。若果特區政府無法在短期內穩住、強化市民對前景的信心,無法讓市民擺脫猶豫、不安的情緒,那即使出口真的持續增長,甚或像一九九九至二○○○年時那樣強勁反彈,香港經濟增長將只會是場數字遊戲,實質經濟仍難以擺脫奄奄一息的局面。
﹙圖﹚消費不景氣持續四十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