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在法國駕車,原來法國的私家車絕大部份是馬力很小的棍波車,小弟在美國的2000cc的汽車,對他們來說已是大匹數了。法國仔同時比較在美國駕車的經驗,大家都同意美國的文化除了「大」之外,甚麼也不管了。美國的「可樂文化」也是我們開玩笑的話題之一﹐法國仔說在美國人真的是每餐都喝可樂,他們取笑小弟不喜歡飲可樂,不算是美國人;小弟也打趣回應一句,他們也不是每餐飲紅酒,也稱不上是法國人吧!
法國人雖然一向予人非常「大鼻」的感覺,例如你用英語和他們對話,他們會表現得很不友善,不過,小弟發覺情況並不如傳聞中差。當然,切忌劈頭第一句就問他們懂不懂英語,這樣做他們大多數都會耍手擰頭。若用英語提出你的問題,他們很多縱使不曉講也聽得懂,大家指手劃腳以手語搭夠,溝通應該沒有問題。
由於法國人很重視本身的文化,所以很少會主動用英文,遇有遊客說英語時,語言不通便難免給別人不好的印象。加入了歐盟之後,多了外國公司到來經商,英文也較為普通。他們與比利時的同事溝通時,由於不懂得德文,也會嘗試用英語表達。
出乎小弟意料之外,大多數法國人對於歐盟都表示歡迎,認為能加強歐洲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對經濟亦帶來一定好處。歐元自二○○二年一月一日開始全線在十二個歐元區成員國家通行,措施更加為法國人受落,因為法國人很喜愛旅遊,歐元的通行,免卻他們兌換的麻煩。說起歐元,原來每個國家發行的歐元硬幣背面的圖案都各有特色,例如法國的一元硬幣背面是樹的圖案,愛爾蘭是一個豎琴,由於有八種面值,十二個國家合共有九十六款款式。歐元剛面世數個月,個別國家的貨幣大多只是在國內流通,要集齊一套也不容易呢!
魯笨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