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董建華一個決定,令成立只有兩年多的環境食物局將於七月一日壽終正寢,成為最短命的一個政策局,而環食局與衞生福利局合併後組成的環境及衞生福利局,將變成特區政府第一大局。面對這個集不同範疇於一身的新政策局,五個環保團體昨日發表聯合聲明,炮轟政府的做法與世界注重環保的大趨勢背道而馳,要求成立一個獨立的環境局,以免淹沒了環境及保育工作。 記者:陳廣慧
在現有兩個政策局局長中,環食局局長任關佩英已宣布六月底會引退,有指她的決定與不滿兩局合併有關。
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過去由兩朝元老鍾士元一手提攜,成為香港的「醫療沙皇」,在回歸前憑着香港經濟大好,公共醫療不斷膨脹,慢慢在醫管局建立起他的醫療王國;他在九九年卻突然放棄醫管局的五百萬年薪加入政府,成為董建華「馬房」的中堅人物。政界一般相信他將繼續得到董建華重用,挑起大樑出任新政策局的問責局長。
不過,若由醫生出身的楊永強主理新的政策局,難免更令人擔心政府未來將更朝向維護公共醫療發展而傾斜,除私家醫生擔憂公私營醫療更不平衡外,其他政策也難有發展的空間。
面對這個經特首董建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閉門商討,得出難以理解的合併決定,五個環保團體包括長春社、香港地球之友、綠化中國基金、香港觀鳥會和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重組方案,並先作公開諮詢。他們又提出反建議,促設立較為獨立的環境局以取代現時的環境食物局。
環保團體要求重視環境保育,其他不同界別人士又希望禽流感不再重現、食物不含禁用成份、小販可以在不阻街不損市容的情況下做點小生意,加上懸而未決的醫療制度改革、綜援及生果金檢討,新課題、舊問題集中在一位問責局長身上,如何可以分身處理?
資深醫療界人士兼立法會前議員梁智鴻認為,日後的問責局長必須善用他的兩位常務秘書長做其左右手,加上醫院管理局在某程度屬於局方轄下的一個執行部門,若干程度相等於第三個常務秘書長。他又認為大部份公共衞生、食物安全等事務均與醫療有關,若問責局長上場後可果斷處理醫護制度改革,其他問題相信可逐步迎刃而解。
社聯主席陳智思也擔心,新政策局的範疇太廣,問責局長未必可恰當地分配時間。
事實上,在社會福利方面,有政府官員曾私下向人透露,政府高層對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的表現大為讚賞,在問責制為政務官製造的升職機會下,林太將極可能由首長級第六級升至第八級,擔當福利範疇的常務秘書長,以補她的上司楊永強在這方面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