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矢志鏟除伊拉克總統侯賽因。據《紐約時報》周日報道,喬治布殊政府評估過多個方案後,決定不再寄望藉支持伊拉克人策動政變或反對派發動「代理戰」(proxywar)來推翻侯賽因,改為策劃在不借用沙地阿拉伯基地下,最快明年初向伊拉克發動大規模空襲攻擊,再以七萬至二十五萬名地面部隊成員配合。
報道指美國延至明年初才展開行動,是因為需要「營造適合的軍事、經濟及外交條件」,包括軍人不用在炎熱天氣下穿上厚厚的防毒裝束、為全球油價可能出現的波動做準備,以及在終止以巴衝突問題上取得進展(詳見另文)。美國官員強調,喬治布殊迄今未有正式的「作戰方案」。
喬治布殊上台以來多次重申要致力促使伊拉克出現政權更迭,在九一一事件後更討論過多項「明戰」和「暗戰」方案。《紐約時報》報道,支持伊軍發動政變和伊拉克反對派起義兩個方案先後被否決了,美軍或美英聯軍用武力推翻侯賽因已成唯一辦法。
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伊拉克九○年代至少發生過六次政變,反對侯賽因的伊拉克軍官多次向美國表示準備好政變,但最後不是被殺、臨陣退縮,便是失敗告終;「代理戰」又不可行,因為即使美國暗地裏向伊拉克反對派提供援助,再加上經濟及軍事壓力,侯賽因仍屹立不倒。
官員也認為,精密空襲輔以伊拉克反對派和美軍特種部隊的「阿富汗戰爭模式」,應用在伊拉克未必有效。當局因此認為「波斯灣戰爭的翻版」較為可行,即在初階段以大規模空襲摧毀伊拉克空防力量,再派出七萬至二十五萬地面部隊突擊。
美方官員承認今次較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更為凶險,因為後勤支援不足,尤其要解決可使用中東哪一個空軍及陸軍基地的問題,特別是沙地反對美軍使用該國基地攻擊伊拉克。國防部正策劃一項完全不借用沙地基地的軍事方案,倚靠土耳其和科威特的基地,並以卡塔爾取代沙地成為主要空軍指揮中心,阿曼和巴林也會擔當重要角色。
據悉,美軍最近不斷向中東增兵,卡塔爾已成為美軍軍火集中地,加上原有的駐軍,美軍在波斯灣部署的軍力已達十五萬人,這還未包括在阿拉伯海的百多艘軍艦及部隊。
報道還指,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高層官員相信,阿拉伯國家或許會公開反對美軍向伊動武,暗地裏卻慶祝侯賽因即將倒台。不過,國務院認為向伊拉克動武只會令阿拉伯國家認定美國要對付伊斯蘭,勢令中東局勢不穩和影響反恐戰爭。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