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董建華在此艱難時期推出高官問責制,只能將問責制官員的年薪定於三百七十萬元,港區人大李鵬飛認為此薪酬水平根本難以吸引外界人材加入政府,除非有關人士有意問鼎行政長官之寶座。
有銀行界人士也認為若邀得精英加入政府,提高政府效率,每年或可節省數千萬元計的公帑,調高部長薪酬值得當局考慮。
政府聘請的顧問研究報告顯示,本港五十六名行政總裁每年的整筆薪酬中位數是六百六十五萬八千萬元,政府減去有關退休福利或約滿酬金,以直接薪總額,即每年六百零四萬五千元作為可取參考值,再以問責制主要官員的聘用條件靈活、納稅人的承擔力(以首長級第8級計算)為理由,得出了一個政治決定,就是部長的年薪為三百七十四萬。
政府高官也承認,三百七十多萬薪酬只介乎調查中最低年薪行政總裁之列,故此吸引力不大(見表)。而李鵬飛更指出,以此薪酬水平,對商界毫無意義,最後只能吸引兩類人士加入政府,包括有意競逐第三屆行政長官,第二類是在商界不如意,於是加入政府以作緩衝,五年後仍希望在商界可更上一層樓。
有銀行界高層私下表示,問責制官員年薪定於三百七十萬元,根本難以吸引人材加入政府。該名商界人士又指出,要衡量問責制官員的薪酬水平時,應考慮到若能邀得精英加入政府,以減少政府的浪費、提高部門效率,分分鐘新的施政措施可為庫房每年節省數千萬元,當局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否則像國泰高層陳南祿,很難要求他放棄千萬元高薪加入政府,除非他真的全不計較,要為公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