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退休校長窮鄉助學

港退休校長窮鄉助學

退休生活原來可以如此多樂趣!香港一位中學校長,兩年前退休,甘心捨棄優哉游哉的寫意生活,全身投入為內地助學扶貧,義務替山區學校籌款重建校舍。經他手重建的山區學校逾六十間,遍及粵北、貴州、雲南,又親到內蒙擔任義務英文教師,得到的滿足和成就感,較過去當校長時猶甚。 北上雜誌組

現年六十三歲的徐憲清,在港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二十九歲已當上中學校長。他自言十分幸運,在過去的教書生涯中從未遇過大挫折,兩年前正式退休,旋即全身投入為內地的教育服務。
徐憲清形容,過去四十二年的教學生涯,完全不及退休後到大陸助學扶貧的生活來得充實和有意義,他說:「香港的學生,我不教,自會有人教,但重建山區學校,我不做,還有誰會做呢?」
原來,徐憲清參與大陸的助學扶貧計劃,源於九二年一個介紹廣東省連南的電視節目。

看扶貧受感動
「我記得是九二年五、六月,看到一個報道香港一些團體到(粵北)連南做扶貧服務的電視節目,看後很感動,回到學校和其他老師商量,便決定那年聖誕節到連南實地考察。當我親眼見到當地的中小學校舍破爛不堪,連廁所也沒有,學生要隨處小便,我強烈感到應為他們做點事。」
就這樣,徐憲清開始在他擔任校長的譚伯羽中學推動為連南中小學重建校舍的籌款計劃,一做八年,每年都帶學生往實地考察,前後共籌得一百五十萬港元,幫助了三十多間學校重建校舍,和添置教學設備。

已重建30學校
二○○○年四月,徐憲清感到在連南的工作已取得相當成果,便將重點轉往中國西南部最貧困的貴州省,在納雍、赫章、威寧三個被列為全國重點扶貧縣,開展新的助學計劃,原先擬於五年內每年重建一間校舍,至今已重建了三十間學校,大大超出最初目標。
退休後的徐憲清,仍繼續義務替內地落後地區籌款重建學校,最近還積極推動培訓山區教師的助學計劃。他自言,要堅持做到六十五歲。
雖然每次到山區考察,都要乘坐長途車,有時候還要下車步行好幾十公里路,但卻為他帶來以往在香港工作時,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校舍是無價寶
徐憲清說:「試想想一間破爛不堪的學校,經修葺後成為全村最美麗的建築物,讓那些山區的兒童可以無憂無慮地上課,你的功德有多大?香港其實有很多有錢人,要籌十數萬元並不困難,但對於山區的人,這些校舍簡直就是無價寶。」
現時,徐憲清不但常到內地貧困地區考察,以及替有需要重建校舍的山區學校籌款,有時還會抽空到不同學校演講,鼓勵學生關心國事。